
Oligocene
漸新世(Oligocene Epoch)是地質年代中新生代第三紀的第三個時期,其英文術語源自希臘語"oligos"(少量)和"kainos"(新),意指該時期生物群相較于前代呈現的過渡性特征。時間跨度為距今約3390萬年至2303萬年前,介于始新世與新近紀的中新世之間。
在古地理學領域,漸新世标志着全球氣候顯著變冷,南極冰蓋開始形成,海平面下降導緻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之間的特提斯洋逐漸封閉,這一構造事件被中國地質科學院列為新生代闆塊運動的重要研究案例。古生物記錄顯示,該時期哺乳動物經曆關鍵輻射演化,包括早期類人猿科動物(如原上猿)的出現,相關化石證據被收錄于《國際地層委員會年鑒》2023版。
地層學研究中,國際地層委員會将漸新世劃分為兩個階:魯培爾階(Rupelian)和恰特階(Chattian),其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分别位于意大利亞平甯山脈和德國美因茨盆地。這些标準剖面包含豐富的浮遊有孔蟲化石組合,為地層對比提供關鍵生物标志物。
漸新世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重要分期,屬于新生代古近紀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漸新世(Oligocene)介于始新世(Eocene)和中新世(Miocene)之間,時間跨度約為3400萬年前至2300萬年前。其名稱源自希臘語“ὀλίγος”(oligos,意為“少”)和“καινός”(kainos,意為“新”),可能與該時期生物演化速度較緩有關。
此時期哺乳動物種類未顯著增加,但部分現代哺乳動物類群(如犀牛、馬科動物)開始出現并適應新環境。
作為成語,“漸新世”比喻事物逐漸發展變化的時代,但此用法罕見且屬于引申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提示:地質時間劃分存在多種學術觀點,具體數據可能因研究來源不同略有差異。如需專業應用,建議參考權威地質年表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