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deck landing aeroplane
naval vessel; ship; warship
embark
艦上飛機(jiàn shàng fēi jī),在軍事術語中特指艦載機(carrier-based aircraft),即以航空母艦或其他大型軍艦為起降基地的軍用飛機。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作戰平台屬性
艦上飛機專為在航空母艦甲闆起降設計,依賴彈射器輔助起飛,并通過阻攔索實現短距降落。其結構需適應高鹽、高濕海洋環境及有限甲闆空間,起落架強度顯著高于陸基飛機。(來源:《現代漢語詞典》軍事術語分冊)
戰術功能分類
(美國海軍協會官網,艦載航空兵作戰條令)
曆史演進特征
自1920年代英國首次實現艦上起降,至二戰航母成為海戰核心(如中途島戰役),現代艦載機已發展出隱身(F-35C)、無人機(MQ-25)等新形态,體現制海權争奪的技術疊代。(來源:《海軍航空史》,牛津大學出版社)
權威定義參考:
艦載機(carrier-based aircraft)指"在航空母艦上操作,通過彈射起飛、阻攔着陸的固定翼飛機或直升機,是海軍航空兵主要作戰裝備"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2020版)第87條
延伸閱讀建議:
"艦上飛機"一般稱為艦載機,指以航空母艦或其他軍艦為基地的海軍飛機和直升機,具備在艦船上起降和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以下從定義、分類、特點三方面詳細解釋:
艦載機是海軍航空兵的主要作戰裝備,通過母艦提供遠程機動和持續作戰支持,核心功能包括:
按用途劃分
按起降方式劃分
艦載機的優勢在于依托母艦實現遠洋部署,彌補陸基飛機航程不足,同時具備高度靈活性,是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關鍵力量。各國現役機型差異較大,例如美國以“超級大黃蜂”為主力,俄羅斯則裝備重型艦載機Su-33。
如需了解更多機型或技術細節,可查看來源網頁(如、4、5、8)。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