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brevity code
bamboo slips for writing on; brief; letter; ******
code; yard
【計】 ASA code ASA
【經】 code; yard
"簡碼"在漢英對照語境中存在多重技術含義,主要體現為以下三種專業解釋體系:
通信技術定義 在電信領域對應"short code",指由5-6位數字組成的特殊服務代碼。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技術文檔指出,這類編碼主要用于運營商級短信服務,例如企業向注冊用戶發送驗證碼。加拿大無線電電視委員會(CRTC)将其歸類為"非地理號碼資源"管理範疇。
計算機科學應用 IEEE 1003.1标準将簡碼定義為"abbreviation code",指通過有限字符集實現複雜指令的壓縮表達。典型應用包括:UNIX系統命令縮寫(如"ls"替代"list")、API接口的狀态碼設計(如HTTP 404)。
密碼學擴展釋義 根據NIST特别出版物800-63B,簡碼在認證系統中特指"short authentication code",即通過哈希算法生成的臨時驗證序列。這類代碼具有時效性約束,常見于雙因素認證場景。
詞源學考證顯示,該術語最早出現在1965年IBM System/360操作手冊,指代"縮短機器語言指令的編碼方案"。現代語義擴展源于1999年SMS技術白皮書對短消息路由編碼的标準化定義。
簡碼是一種通過縮短代碼長度來提高輸入或傳輸效率的技術,其核心目的是簡化表達形式而不減少實際内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簡碼通過數字、字母或符號組合替代完整信息,例如五筆輸入法中用單個字母輸入高頻漢字。其本質是"縮短消息長度,而非減少信息量"()。
主要分類 • 一級簡碼:單字符代碼(如五筆的"Q=我") • 二級簡碼:雙字符組合(如"AB=式") • 三級簡碼:三字符組合(如"CDE=輸") 這種分級設計能顯著提升輸入速度。
應用場景 • 文字輸入:五筆/拼音輸入法高頻詞簡化 • 通信傳輸:電報代碼、短信縮寫(如"BRB=馬上回來") • 數據存儲:用短代碼替代長字段節省空間
技術特點 • 編碼規則:常用詞彙優先簡化() • 兼容性:簡碼與全碼共存(如"我"可用Q或TRNT輸入) • 容錯機制:部分簡碼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領域的簡碼系統存在差異,例如漢字輸入簡碼與通信簡碼的編碼邏輯不同。建議通過和獲取具體領域的應用實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