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材料用量差異英文解釋翻譯、間接材料用量差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indirect material use variance
分詞翻譯:
間接材料的英語翻譯:
【經】 indirect material; indirect materials
用量的英語翻譯:
dosage
【化】 use level
差異的英語翻譯:
difference; differentia; discrepancy; divergence; diversity
【醫】 disparity
【經】 variance; variation
專業解析
間接材料用量差異(Indirect Materials Usage Variance)是标準成本法中的核心概念,指生産中實際消耗的間接材料與标準消耗量之間的成本差額。其計算基于實際産量下的标準成本框架,反映間接材料使用效率。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公式
-
漢英對照定義
- 中文:間接材料用量差異 =(實際用量 - 标準用量)× 标準單價
- 英文:Indirect Materials Usage Variance = (Actual Quantity Used - Standard Quantity Allowed) × Standard Price
-
計算公式
$$
begin{aligned}
text{差異值} &= (AQ - SQ) times SP
end{aligned}
$$
- AQ:實際用量(Actual Quantity)
- SQ:标準用量(Standard Quantity,按實際産量調整)
- SP:标準單價(Standard Price)
二、差異成因與責任歸屬
-
可控因素
- 生産效率:設備故障或操作不熟練導緻浪費。
- 材料質量:劣質材料增加損耗率(如潤滑油雜質加速消耗)。
- 工藝設計:生産流程未優化造成額外耗用。
-
不可控因素
- 環境變化:溫濕度影響潤滑劑揮發速度。
- 标準設定偏差:标準用量未及時更新工藝參數。
責任部門:通常由生産部門承擔主要責任,采購部門需對材料質量負責。
三、管理意義與優化方向
- 成本控制:負差異(實際>标準)警示材料浪費,需排查生産環節漏洞。
- 績效評估:納入KPI考核,激勵班組改進操作規範(如減少清潔劑過度使用)。
- 标準修訂:定期分析差異數據,動态調整标準用量(如每1000件産品耗用抹布标準)。
四、實例說明
某工廠生産10,000件産品:
- 标準:每件産品耗用0.5kg潤滑劑,單價¥10/kg。
- 實際:耗用5,500kg潤滑劑。
- 差異計算:
$$
begin{aligned}
text{SQ} &= 10,000 times 0.5 = 5,000text{kg}
text{Variance} &= (5,500 - 5,000) times 10 = text{¥5,000(不利差異)}
end{aligned}
$$
調查發現設備漏油導緻損耗增加,需維修設備并培訓操作員。
權威來源參考:
- Horngren, C. T.《成本會計:管理重點》(第16版),第8章标準成本分析。
-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管理會計公告:差異分析實務指南》。
- 中國財政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302號——标準成本法》。
網絡擴展解釋
間接材料用量差異是指企業在生産過程中,實際消耗的間接材料數量與标準消耗量之間的差額。這種差異反映了間接材料使用效率的高低,通常由生産或管理部門負責分析和控制。
一、核心定義
間接材料用量差異屬于成本管理會計中的概念,具體指:
- 間接材料:不直接構成産品實體,但為生産提供支持的物資(如潤滑油、修理備件、清潔用品等)。
- 差異來源:實際用量與标準用量的偏差,計算公式為:
$$
text{差異} = (text{實際用量} - text{标準用量}) times text{标準價格}
$$
(标準用量基于正常生産條件下的預期消耗量)。
二、常見原因
- 操作與管理因素
包括設備維護不當、操作流程不規範等,例如機械故障導緻潤滑油消耗增加。
- 環境與工具影響
如工作溫度、濕度變化影響清潔用品用量,或工具精度問題導緻備件損耗異常。
- 标準設定偏差
若标準消耗量未考慮實際生産波動(如設備老化),可能導緻差異。
三、管理意義
企業需通過差異分析優化資源使用,例如:
- 正向差異(節約):總結經驗并推廣。
- 負向差異(超支):排查設備、流程或标準合理性,及時改進。
如需進一步了解間接材料分類或差異控制方法,可參考相關成本管理文獻或行業案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