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ebug
在漢英詞典及技術術語框架下,“檢錯”對應的英文翻譯為“error detection”,指在數據傳輸、存儲或處理過程中識别錯誤存在的技術機制。這一概念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基礎定義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技術詞條解釋,“檢錯”是通過預設算法或冗餘信息驗證數據完整性的過程,例如循環冗餘校驗(CRC)或奇偶校驗機制。其數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
CRC = text{data} mod text{generator polynomial}
$$
技術應用分層
IEEE 802.3标準指出,以太網協議中的幀校驗序列(FCS)采用32位CRC檢錯碼,誤碼檢測概率達99.99%。此類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衛星通信和存儲設備。
糾錯機制對比
與“糾錯(error correction)”不同,檢錯系統僅識别錯誤不進行修複,需通過重傳機制确保數據可靠性。清華大學《通信原理》教材中明确區分了兩者在信道編碼中的功能差異。
實際應用驗證
工業控制系統(ICS)國際技術手冊顯示,Modbus RTU協議采用LRC縱向冗餘檢錯,可有效識别單字節傳輸錯誤,該技術已通過IEC 61158标準認證。
權威性驗證
中國國家标準GB/T 5271.14-2018《信息技術詞彙 第14部分:可靠性、維護與可用性》将檢錯列為數據完整性保障的核心技術環節,強調其在金融交易系統和醫療數據庫中的強制應用要求。
“檢錯”是一個複合詞,通常指“檢測錯誤”,在不同領域中有不同的具體含義和應用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在數據傳輸或存儲中,“檢錯”指通過特定技術發現數據在傳輸或存儲過程中是否發生錯誤。常用方法包括:
作用:确保數據可靠性,但僅能發現錯誤,無法糾正(需結合“糾錯碼”如漢明碼)。
在制造業中,“檢錯”指通過人工或自動化手段檢查産品是否存在缺陷,例如:
意義:減少次品流入市場,提升産品質量。
在編程中,“檢錯”指通過調試工具或日志分析發現代碼中的邏輯錯誤或異常,例如:
try-catch
語句捕捉程式運行時的錯誤。泛指任何發現錯誤的行為,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技術或案例,可提供更具體的領域或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