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acrostomia; meloschisis; transverse facial cleft
在漢英詞典及醫學解剖學領域,"頰橫裂"(jiá héng liè)指胚胎發育過程中位于面頰部的水平裂隙結構,對應英文術語為Transverse Facial Cleft 或Horizontal Facial Cleft。以下是詳細解釋:
頰橫裂是脊椎動物胚胎(尤其是魚類、兩栖類)頭部鰓器發育階段的臨時性結構,位于口角外側,呈水平走向的裂隙。在人類胚胎中,該結構演化成颌面部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通道,若發育異常則可能導緻先天性面橫裂畸形。
胚胎學意義:
頰橫裂屬于第一鰓弓的衍生結構,與下颌骨、咀嚼肌及三叉神經分支的發育密切相關。其閉合過程受基因(如 TBX22)調控,閉合不全可引發面部畸形。
人類若保留頰橫裂結構,則表現為先天性面橫裂畸形(Congenital Transverse Facial Cleft),特征為口角至耳屏前區的水平裂隙,可能伴發耳廓畸形或唾液腺瘘。發病率約1/5,000-1/20,000,占所有面部裂畸形的5%-10%。
治療原則:
需通過多階段手術修複,包括裂隙閉合、肌肉重建及瘢痕管理(如Z成形術)。早期幹預可改善功能與外觀。
描述鰓弓衍化過程,明确頰橫裂在颌面部發育中的過渡性作用(第42版,胚胎學章節)。
詳述第一鰓弓發育機制及畸形成因(第14版,第17章)。
面橫裂畸形的分類與手術标準(見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23年修訂版)。
中文 | 英文 | 定義 |
---|---|---|
頰橫裂 | Transverse Facial Cleft | 胚胎期面頰部的水平裂隙結構 |
第一鰓弓 | First Pharyngeal Arch | 發育為下颌、咀嚼肌及部分面神經的胚胎結構 |
面橫裂畸形 | Macrostomia | 口角向耳廓方向延伸的水平裂畸形 |
注:本文定義綜合胚胎學、解剖學及臨床醫學共識,内容符合(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标準,適用于學術及醫學檢索場景。
頰橫裂(又稱面橫裂)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面部裂隙畸形,屬于口面裂的一種類型。以下為綜合解釋:
定義與位置
頰橫裂表現為從口角外側向頰部水平延伸的裂隙,通常起始于唇和人中外側,經過鼻翼外側但不累及鼻翼,最終延伸至下眼睑内側。其骨性裂隙位于外側切牙與尖牙之間,可能影響眶下緣和眶底内側區域。
胚胎學成因
主要與胚胎期下颌突發育異常有關,通常發生在妊娠第4-8周,因第一、第二鰓弓未能正常融合導緻。部分病例可能伴隨鰓弓綜合征或其他面部畸形。
臨床表現
根據裂隙程度分為:
解剖學特征
不同于其他面部裂隙,頰橫裂的典型特征是: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醫學描述,實際臨床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确診。若需進一步診療建議,請咨詢專業颌面外科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