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tive agent
活性劑(Active Agent)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surfactant"或"surface-active agent"的專業表述。該術語特指具有顯著降低液體表面張力能力的化合物,其分子結構呈現典型的兩親性特征——即同時包含親水基團(如羟基)與疏水基團(如長鍊烷基)。
根據中國化工學會《表面活性劑分類标準》,活性劑可分為四類:陰離子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陽離子型(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非離子型(如聚氧乙烯醚)和兩性離子型(如甜菜堿)。這類物質在日化領域實現去污乳化作用(洗滌劑中濃度達15-30%),在石油工業中用于三次采油(可提升5-15%原油采收率),在生物醫藥領域則作為藥物載體增強靶向性。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實驗數據顯示,優質活性劑在25℃水溶液中可使表面張力從72 mN/m降至30-40 mN/m,這種特性使其在納米材料制備中發揮關鍵作用。中國國家标準GB/T 5174-2018明确規定活性劑生物降解度須達90%以上,歐盟REACH法規則要求十二烷基硫酸鈉等常見活性劑需通過急性毒性測試(LD50>2000 mg/kg)。
活性劑(或表面活性劑)是一類能夠顯著改變物質表面或界面性質的化學物質,其核心功能體現在降低表面張力、促進反應效率或增強材料性能等方面。以下是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具體解釋:
在橡膠硫化過程中,活性劑主要用于提升硫化效率。它們通過活化硫黃體系,減少促進劑用量并縮短硫化時間,同時增強硫化膠的交聯密度和性能。例如:
在洗滌應用中,表面活性劑通過其“兩親結構”(一端親水、一端親油)實現去污功能。典型作用包括:
根據親水基特性,表面活性劑可分為:
活性劑還廣泛用于醫藥、化妝品等領域,如藥物載體、乳膏乳化等,通過調節界面性質實現特定功能。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橡膠加工、洗滌劑化學等場景的定義。如需更專業的分類或作用機制,可參考(愛問教育)、(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