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末"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本末"(běn mò)是漢語中一個蘊含哲學思辨的複合詞,由"本"(根本、起源)和"末"(枝節、結果)構成,常指事物的主次、因果或始終關系。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根本與枝節(Fundamentals vs. Trivia)
英譯參考:
起源與結果(Origin and Outcome)
強調事件發展的全過程,如"詳述本末"(narrate the whole story from beginning to end)。
英譯參考:
主次颠倒的警示
成語"本末倒置"(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批判忽視本質而追逐細枝末節的行為,英譯可作:
儒家經典中的"本末"觀
《論語·學而》提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指道德根基,"末"指外在表現(如禮儀)。此思想影響後世對"本末"的倫理解讀 。
史學與文獻學中的"本末體"
南宋袁樞《通鑒紀事本末》首創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體裁,以"本末"命名,強調完整叙述事件的起因、經過與結果 。
經濟學術語中的轉義
現代漢語中,"本末産業"指基礎産業(如農業)與衍生産業(如服務業),體現從核心到延伸的邏輯關系 。
中文例句 | 英譯參考 |
---|---|
做事需分本末,不可舍本逐末。 | Prioritize essentials over trivialities. |
調查報告需交代事件本末。 | The investigation must cover the whole story. |
本末倒置的策略終将失敗。 | A strategy that reverses priorities is doomed. |
語義"本末"既具空間隱喻(根與梢),亦含時間邏輯(始與終),更延伸至價值判斷(主與次)。其英譯需依語境靈活選用,核心是傳遞"本質優先于表象"的深層哲學觀。
“本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權威來源信息如下:
原義與比喻
哲學引申
中醫術語
曆史與文獻
“本末”一詞涵蓋自然、哲學、社會等多重維度,核心在于根源與結果、主次關系的辯證思考。具體語境中需結合領域特點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