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dding march
espousal; marriage; matrimony; nuptial; wedding
【法】 marriage service; matrimonial rites; matrimony; nuptial; wedding
wedding day
carry out; go on; proceed; be in progress; conduct; march; process; travel
【醫】 progression
【經】 steer; undertake
bend; bent; crooked; melody; music; song; wrong
【化】 distiller's yeast; distillery yeast
【醫】 bend; curvatura; curvature; cyrto-; flexura; flexurae; flexure; leaven
婚禮進行曲(Wedding March)是西方婚禮儀式中标志性的音樂作品,特指伴隨新娘入場或新人退場時演奏的管弦樂曲。這一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包含兩層含義:廣義指適用于婚禮場景的儀式音樂,狹義則指向19世紀歐洲作曲家創作的兩部經典作品。
音樂學定義與曆史淵源
婚禮進行曲的核心功能是通過莊嚴的節奏(常見4/4拍)和昂揚的旋律營造神聖氛圍。其音樂結構多采用銅管樂器主導的進行曲式,速度一般為中闆(Moderato),符合行進節奏需求。該傳統起源于1843年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創作的序曲(作品61號),其中第9樂章“婚禮進行曲”因維多利亞女王在1858年皇室婚禮中使用而普及化。同期瓦格納歌劇《羅恩格林》(1850年)第三幕的“新娘合唱”則形成互補,二者分别成為退場與入場環節的标準曲目。
文化符號的跨語境演變
在漢語語境中,該詞彙通過《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被定義為“婚禮儀式伴奏樂曲”,強調其程式性功能。而英語權威辭典《韋氏大學詞典》則着重描述其“慶典性與抒情性并存”的美學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民間婚俗自20世紀初期開始融合這一西方音樂元素,例如上海租界時期的海派婚禮已出現管樂隊演奏門德爾松作品的記載(上海音樂學院《近代音樂傳播研究》,2019)。
現當代應用與變體
現代婚禮中,除古典版本外也衍生出爵士改編版(如Louis Armstrong的小號變奏)、流行音樂改編(如Vitamin String Quartet的弦樂版本)等形态。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儀式音樂研究》指出,21世紀全球87%的基督教婚禮仍優先采用門德爾松-瓦格納組合,凸顯其文化符號的持久性。
婚禮進行曲是專為婚禮儀式創作的音樂作品,主要用于新人入場、退場等環節。以下是關于這一音樂形式的詳細解釋:
門德爾松版(《仲夏夜之夢》配樂)
瓦格納版(《羅恩格林》選段)
兩首作品均成為世界性婚禮儀式符號,門德爾松版象征神聖承諾,瓦格納版承載對婚姻的美好期許,共同構建了婚禮音樂的标準化範式。
如需更完整的音樂分析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歌劇《仲夏夜之夢》與《羅恩格林》的相關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