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蜂(Vespidae)是膜翅目胡蜂科昆蟲的統稱,在漢英詞典中對應“wasp”或“paper wasp”的翻譯。以下為多維度釋義:
學名與分類學定位
胡蜂屬于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科(Vespidae),其拉丁學名源自拉丁語“vespa”(意為黃蜂)。根據《中國動物志·昆蟲綱》記載,全球已知約5000種,中國分布約200種,如大胡蜂(Vespa magnifica)和黃腰胡蜂(Vespa affinis)。
形态特征與行為習性
成蟲體長1-5厘米,體色以黑黃相間為主,腹部具明顯節間收縮。社會性胡蜂群體由雌蜂(後蜂、工蜂)和雄蜂組成,築巢材料為木質纖維與唾液混合的紙質結構。其攻擊性較強,受威脅時會釋放信息素引發群體防衛。
生态功能與人類關系
《不列颠百科全書》指出,胡蜂作為捕食性昆蟲可控制農林害蟲數量,同時具有傳粉功能。但其毒液含蜂毒肽和磷脂酶A,人體被多隻胡蜂蜇傷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中國國家地理數據庫記載,胡蜂蜇傷年均緻死案例約50-100例。
文化符號與科學研究
《本草綱目》記載胡蜂幼蟲可入藥,現代研究證實其蛹含高蛋白和氨基酸。在仿生學領域,胡蜂巢穴的六邊形結構啟發了航天材料輕量化設計。
以下是“胡蜂”一詞的詳細解釋:
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總科昆蟲的總稱,包括胡蜂科、馬蜂科、蜾蠃科等類群。其通稱“馬蜂”或“黃蜂”,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小型昆蟲為食,具有攻擊性。
分類
全球已知約6000種,中國記錄200餘種,常見種類如大胡蜂(Vespa屬)和小胡蜂(Vespula屬)。
形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種類或防治方法,可參考(安康市林業局)和(漢典)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