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onskin
coati; coon; raccoon; racoon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醫】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浣熊的皮"在漢英詞典中對應"raccoon fur/hide",指浣熊(學名:Procyon lotor)的毛皮組織。該詞組的核心含義包含三個維度:
生物學定義
在動物學術語中,浣熊皮特指該哺乳動物具有獨特環紋的長毛表皮層。其毛皮由粗硬的針毛和細密的絨毛構成,毛色呈現灰棕相間的環狀斑紋,這種特殊紋理源自毛幹中黑色素顆粒的梯度分布(《脊椎動物解剖學》,2020版)。
文化符號學釋義
北美原住民将浣熊皮視為智慧象征,其眼部黑斑被解讀為"夜視者"的标記。在殖民時期,浣熊皮曾作為貨币等價物參與毛皮貿易,《美國西部開發史》記載1820年代單張優質浣熊皮可兌換0.5美元(約合當前35美元購買力)。
現代産業應用
當代皮革工業中,經過鞣制的浣熊皮主要應用于高端時裝配飾。需注意的是,國際毛皮協會(Fur Europe) 2023年報告顯示,歐盟市場98%的浣熊皮源自人工養殖,野生浣熊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Ⅲ管制。
浣熊的皮是指從浣熊(學名:Procyon lotor)身上獲取的毛皮,具有以下特點及用途:
浣熊皮毛厚實、濃密且帶有長絨毛,觸感柔滑且光澤度高,保暖性極佳。其尾部通常有5-6個黑色環紋,皮毛整體呈灰色,略帶黑色調。
浣熊是夜行性樹栖哺乳動物,體長約65-75厘米,尾長25厘米,以軟體動物、魚類及植物為食。其“浣洗食物”的習性得名,皮毛因品質高被視為珍貴資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