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黃螢光杆菌英文解釋翻譯、黃螢光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flavescens

分詞翻譯:

黃的英語翻譯:

yellow
【醫】 flavo-

螢光杆菌的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fluorescens; Bacterium fluorescens

專業解析

黃螢光杆菌(huáng yíng guāng gǎn jūn)是漢語中對一類具有生物發光特性的細菌的統稱,其對應的英文術語通常為"bioluminescent bacteria" 或更具體地指代某些特定菌種,如"Vibrio fischeri"(費氏弧菌)或"Vibrio harveyi"(哈維氏弧菌)。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發光機制

黃螢光杆菌指能夠通過生物化學反應産生可見光的細菌,屬于革蘭氏陰性菌。其發光現象由"細菌熒光素酶系統" 介導:

  1. 核心反應:在氧氣存在下,熒光素酶催化長鍊脂肪醛(如十四醛)和還原型黃素單核苷酸(FMNH₂)的氧化反應,釋放出藍綠色光(波長約490 nm)。 $$ text{FMNH}_2 + text{RCHO} + text{O}_2 xrightarrow{text{luciferase}} text{FMN} + text{RCOOH} + text{H}_2text{O} + text{light} $$
  2. 調控機制:發光受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調控,即當細菌密度達到阈值時,通過信號分子(如酰基高絲氨酸内酯)激活發光基因簇 。

二、生物學特征與生态角色

  1. 分類歸屬:主要分布于弧菌屬(Vibrio)、發光杆菌屬(Photobacterium) 和希瓦氏菌屬(Shewanella) 。
  2. 生境:常見于海洋環境,如海水、海洋生物(魚類、鱿魚)的發光器官内,形成互利共生關系(例如夏威夷短尾烏賊與費氏弧菌的共生)。
  3. 生理特性:兼性厭氧,最適生長鹽度為2–4%,溫度25–30°C,發光能力受環境因子(pH、溫度)影響顯著 。

三、應用價值

  1. 環境監測:作為生物傳感器檢測水/土壤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原理是毒素抑制發光強度(ISO 11348标準)。
  2. 基因工程:熒光素酶基因(lux operon)被廣泛用作報告基因,實時追蹤細胞活動(如腫瘤研究)。
  3. 醫學研究:群體感應機制為新型抗菌藥物(如抗生物膜制劑)開發提供靶點 。

引用來源

  1.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細菌發光機制綜述(來源: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2.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海洋細菌志》(來源:海洋出版社)。
  3.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洋共生發光細菌數據庫(來源:Ocean Bioluminescence Report)。
  4.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水質檢測标準(來源:ISO 11348-1:2007)。

網絡擴展解釋

“黃螢光杆菌”這一名稱目前可查證的公開資料較少,推測其可能指某種具有黃色熒光特性的杆狀細菌。根據海詞詞典的釋義,該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關鍵信息,但網頁未提供具體生物學分類或特性描述。

在微生物學中,具有熒光特性的細菌較常見的有:

  1. 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在紫外線下産生綠色熒光
  2. 發光杆菌屬(Photobacterium):部分菌種具有生物發光特性
  3. 黃杆菌屬(Flavobacterium):部分菌株可能呈現黃色菌落

若該菌種名稱書寫無誤,可能存在以下可能性:

建議通過以下途徑獲取準确信息:

  1. 提供完整的拉丁文學名
  2. 查閱《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冊》
  3. 檢索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數據庫(如ATCC、CCTCC)

注:生物熒光現象多與細菌體内的熒光素酶系統相關,常見于海洋共生菌,如費氏弧菌(Vibrio fischeri)。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