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雙球菌英文解釋翻譯、黃色雙球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Diplococcus flavus
分詞翻譯:
黃色的英語翻譯:
maize; yellow
【醫】 flavedo; xantho-; yellow
雙球菌的英語翻譯:
diplococcus
專業解析
黃色雙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醫學微生物學領域是一個重要術語,其漢英對應及詳細解釋如下:
一、 術語定義與形态特征
- 中文全稱: 黃色雙球菌(更常用且準确的名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 英文名稱: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 形态學描述: 革蘭氏染色陽性球菌,顯微鏡下常呈葡萄串狀不規則排列。雖然名稱中有“雙球菌”,但典型的排列方式是葡萄狀而非成雙成對(雙球菌通常指如淋病奈瑟菌那樣成對排列的細菌)。其名稱中的“黃色”或“金黃色”來源于其在固體培養基上産生的金黃色色素(類胡蘿蔔素)。
二、 生物學特性與緻病性
- 生存環境: 常寄生于人類皮膚、鼻腔等部位,是常見的條件緻病菌。
- 毒力因子: 能産生多種毒力因子,包括:
- 凝固酶 (Coagulase): 是區分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的關鍵酶,能凝固血漿,幫助細菌抵抗宿主免疫吞噬。
- 毒素: 如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TSST-1)、剝脫毒素(引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等。
- 酶類: 如透明質酸酶(擴散因子)、脂肪酶、核酸酶等,協助細菌入侵和擴散。
- 耐藥性: 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最為著名,對多種常用抗生素耐藥,是醫院和社區感染的重要病原體。
三、 臨床意義與疾病關聯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多種感染,包括:
- 皮膚軟組織感染: 如毛囊炎、疖、癰、膿腫、傷口感染、燙傷樣皮膚綜合征。
- 食物中毒: 由攝入其産生的腸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症狀主要為劇烈嘔吐、腹瀉。
- 呼吸道感染: 肺炎(尤其在流感後或住院患者中)。
- 侵襲性感染: 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
- 毒素介導疾病: 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SS)。
四、 診斷與治療
- 診斷: 主要通過臨床樣本(膿液、血液、痰液等)的細菌培養和鑒定(如革蘭染色、凝固酶試驗、生化試驗、分子檢測等)。
- 治療: 依據感染類型和嚴重程度選擇抗生素。對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SSA)常用β-内酰胺類抗生素(如苯唑西林、頭孢唑林)。MRSA感染則需選用萬古黴素、利奈唑胺、達托黴素、替加環素等藥物。膿腫通常需要外科引流。
五、 預防與控制
預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手衛生、傷口護理、食品安全操作以及醫院内對MRSA攜帶者的識别和隔離措施。
來源說明: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抗菌素耐藥性: 提供關于包括MRSA在内的細菌耐藥性全球狀況和應對策略的權威信息。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ntimicrobial-resistance)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 葡萄球菌感染: 詳細描述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種感染類型、症狀、傳播途徑、治療和預防。 (https://www.cdc.gov/staphylococcus/index.html)
- 《默克診療手冊》 - 專業版 - 葡萄球菌感染: 提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的詳細微生物學特性、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案。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infectious-diseases/gram-positive-cocci/staphylococcal-infections)
網絡擴展解釋
“黃色雙球菌”這一表述在醫學或微生物學中并非标準術語,可能存在以下兩種理解方向:
1.可能的術語混淆
- “雙球菌”指細菌形态呈成對排列的球菌,如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和腦膜炎奈瑟菌,均為革蘭氏陰性雙球菌,但通常不描述為“黃色”。
- “黃色”可能關聯的誤解:
- 膿液顔色:某些細菌感染(如淋病)會導緻分泌物呈黃色,但細菌本身并無黃色特征。
- 培養基顔色:部分細菌在特定培養基上可能形成黃色菌落(如某些葡萄球菌),但它們是葡萄狀排列,而非雙球菌。
2.建議核實與補充信息
- 若指醫學病原體,可能需确認是否為以下細菌:
- 淋球菌:引起淋病,革蘭陰性雙球菌,常存在于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
- 腦膜炎球菌:引發腦膜炎,形态類似淋球菌。
- 若涉及其他領域(如環境微生物),需更多上下文以準确判斷。
若您有具體語境或樣本描述,建議提供詳細信息以便進一步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