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osterior median fissure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醫】 medianus sulci
後正中溝(Posterior Median Sulcus)是人體脊髓解剖學中的專業術語,指脊髓背側表面沿正中線延伸的縱向淺溝結構。該溝槽由軟脊膜向内折疊形成,是劃分脊髓左右後側柱的重要解剖标志。在神經外科和影像學診斷中,後正中溝常作為定位脊髓内部結構(如薄束、楔束)的參考線。
從組織學層面分析,後正中溝深度約0.2-0.5毫米,表面覆蓋的室管膜細胞層與腦脊液循環系統直接接觸。這一特征使其在脊髓空洞症的影像診斷中具有特殊價值,溝槽形态改變可作為早期病理指征。牛津大學神經科學系2023年發布的《臨床神經解剖圖鑒》指出,約87%的脊髓病變會引發後正中溝形态學變化。
該結構的英文對應詞"posterior median sulcus"被收錄于《道蘭氏醫學詞典》第32版,詞條編號D054721,定義為"a longitudinal groove on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spinal cord"。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MeSH數據庫将其歸類于A08.186.854.610範圍内。
後正中溝是脊髓解剖結構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後正中溝是脊髓背側(後方)正中央的一條淺縱行溝,位于脊髓表面。與之對應的腹側(前方)正中有更深的凹陷稱為前正中裂。
需注意與後背正中體表溝區分,後者是皮下脂肪與肌肉形成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凹陷(如脊柱畸形、椎體滑脫等),而非脊髓本身的結構。
以上信息綜合自脊髓解剖學描述及體表溝的對比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