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stheat temperature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ardent; caloric; craze; eager; fever; heat; hot; warm
【化】 heat
【醫】 calor; cauma; febris; fever; fievre; heat;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yreto-; pyro-; therm-; thermo-
temperature
【化】 temperature
【醫】 T; temperature
後熱溫度(Post-Heating Temperature)指焊接工藝中為防止氫緻裂紋,在焊接完成後對焊件進行的低溫熱處理溫度。該參數是金屬材料加工領域的關鍵控制指标,主要應用于高碳鋼、低合金鋼等易産生冷裂紋的材料處理。
根據美國焊接學會(AWS)标準,後熱溫度通常控制在150-300℃範圍内,保溫時間與材料厚度呈正相關(公式:$t=2.5h$,其中h為闆厚毫米數)。該工藝通過加速氫擴散、降低殘餘應力來提升焊縫質量,在壓力容器制造和管道焊接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中國國家标準GB/T 985.1-2008《氣焊、焊條電弧焊、氣體保護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薦坡口》中明确規定,對于厚度超過32mm的Q345R鋼闆,後熱溫度應不低于200℃。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7662:2016則建議采用階梯式升溫法實現溫度均勻分布。
後熱溫度是焊接工藝中的關鍵參數,指焊接完成後對焊件進行加熱或保溫處理的溫度範圍,主要作用是降低焊縫冷卻速度并減少焊接缺陷。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範圍
後熱溫度通常控制在200–350℃之間。具體數值需根據材料類型、焊件厚度及接頭形式調整。例如,20MnNiMoNb鋼的焊件後熱溫度需達到280℃。
主要目的
影響因素
注意事項
如需具體工藝參數,建議參考焊接标準(如ASME或GB)并結合材料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