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mmon brick
紅磚(Red Brick)是建築領域廣泛使用的一種傳統燒結牆體材料,其名稱源于黏土在高溫氧化焰燒制後呈現的赤紅色。根據牛津英語詞典定義,紅磚指"由黏土經模塑、幹燥後,在900-1100°C高溫下燒結形成的矩形建築材料"(來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從材料構成分析,紅磚主要包含以下成分:
該材料具有$sigma_c=10-30text{MPa}$的抗壓強度,廣泛應用于承重牆體、拱券結構等建築工程。據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磚石結構設計規範》記載,标準紅磚尺寸為240mm×115mm×53mm,體積密度約1800kg/m³。
在文化層面,紅磚建築承載着工業遺産價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紅磚大學(Red Brick University)即以該類建材命名的教育機構群體(來源: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現代建築中,紅磚仍作為生态建材應用于被動式節能建築,其熱惰性指标達到$D=6.5text{W/(m²·K)}$。
紅磚是一種以粘土、頁岩、煤矸石等為主要原料,經粉碎、成型、幹燥和高溫焙燒而成的燒結型建築磚塊。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材質與工藝
紅磚屬于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通過900℃左右高溫氧化焰燒制而成,因黏土中的鐵元素氧化為三氧化二鐵(Fe₂O₃)而呈現紅色。其标準尺寸為240×115×52毫米,具有密度高、抗凍性好、耐久性強等特點。
與青磚的區别
青磚需在還原氣氛中燒制,使Fe₂O₃還原為FeO,顔色變為青灰色,而紅磚全程在氧化環境中燒成。
建築應用
主要用于砌築牆體、柱子、拱門、煙囪等結構,也可鋪設地面或加固地基。傳統建築中因其多孔結構兼具保溫、隔音效果,且成本低、産量大。
現代裝飾
紅磚的質樸外觀和曆史文化感使其成為現代建築中的裝飾元素,常用于打造複古或工業風格。
中醫視角
傳統醫學認為,紅磚經高溫煅燒後具燥性,可類比中藥材“竈心土”(伏龍肝),用于祛寒除濕、調理氣血。但此用法需專業指導,非廣泛醫療實踐。
環保争議
因黏土開采破壞耕地,我國已逐步限制紅磚生産,提倡使用環保替代材料。
紅磚是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意義的建築材料,其紅色源于氧化鐵,廣泛用于傳統和現代建築。若需更完整的生産工藝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