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bull pool
【經】 bull campaign
person; this
在漢英詞典語境中,"哄擡價格者"對應的英文術語為"price gouger"或"profiteer",指通過人為操縱手段非法擡高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市場主體。根據《元照英美法詞典》,該行為在英美法系中構成"unconscionable pricing"(顯失公平定價),其認定需滿足兩個要件:①交易雙方議價能力不對等;②價格顯著超出市場公允水平。
中國《價格法》第十四條将哄擡價格列為"不正當價格行為",具體表現為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強制搭售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公布的典型案例顯示,疫情期間某醫藥企業将KN95口罩單價從3元擡至10元,被認定為價格違法行為。
該術語的英文翻譯存在細微差異:"price gouger"多指利用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危機)牟取暴利者,而"profiteer"更強調通過壟斷地位長期獲取超額利潤。世界銀行《市場競争政策指南》建議,各國應建立價格異常波動監測系統,當生活必需品周漲幅超15%時啟動調查程式。
“哄擡價格者”指通過不正當手段人為擡高商品或服務價格,擾亂市場秩序的個體或組織。以下從定義、行為特征、法律認定及社會影響等方面綜合解釋:
哄擡價格者通常利用市場供需失衡(如自然災害、疫情等突發事件),通過捏造信息、囤積居奇等手段推高價格,以牟取暴利。其行為具有投機性和違法性,直接損害消費者權益。
此類行為會加劇市場混亂,引發消費者恐慌(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部分商家高價售賣口罩),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法學研究)和(律師解讀)的詳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