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red shortness
red; bonus; ruddily; symbol of success
【醫】 ereuth-; erythro-; red; Rhodnius prolixus; rubor; rubrum
ardent; caloric; craze; eager; fever; heat; hot; warm
【化】 heat
【醫】 calor; cauma; febris; fever; fievre; heat;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yreto-; pyro-; therm-; thermo-
紅熱脆性(Red Shortness)是材料科學和冶金學中的重要概念,指金屬材料(尤其是鋼鐵)在特定高溫區間(通常為500°C至800°C)因微觀結構變化導緻的塑性顯著降低、脆性急劇增大的現象。該術語的漢英對照及詳細解釋如下:
紅熱脆性主要由以下因素引發:
某超臨界機組鍋爐管在580°C服役時發生爆管,金相檢測發現晶界處大量FeS網狀析出。成因分析:
改進方案:添加0.5%Mn形成MnS,并将硫控制在0.008%以下。
注:以上内容綜合材料科學經典理論與工業實踐,術語定義及機理部分參考權威教材,案例數據源自實際工程報告。
“紅熱脆性”是材料科學中的專業術語,結合搜索信息可分為以下兩部分解釋:
紅熱指金屬或某些材料在高溫(500~1200℃)下呈現暗紅色至橙紅色的發光狀态。例如鋼鐵鍛造時常見的紅熱現象,若溫度繼續升高則會變為白熱狀态。
定義:特指鋼材在400~550℃的高溫區間長期受力時,沖擊韌性顯著下降的現象,又稱紅脆性或熱脆性。
産生原因:
工業影響:這種現象會導緻鋼材在加工過程中(如鍛造)出現裂紋,需通過控制硫含量或添加合金元素來改善性能。
“脆性”本身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易碎的性質,斷裂前無明顯塑性變形(如玻璃的脆性)。而“紅熱脆性”是特定溫度下金屬材料表現出的特殊脆化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