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rythroskyrine
red; bonus; ruddily; symbol of success
【醫】 ereuth-; erythro-; red; Rhodnius prolixus; rubor; rubrum
【化】 quinizarin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element; native; plain; usually; white
【建】 chart
紅醌茜菌素(英文:Rubroquinocitrin)是一種由特定微生物(主要是鍊黴菌屬 Streptomyces)産生的天然醌類化合物,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指該化合物呈現紅色或紅棕色,是其最直觀的物理特征。醌類化合物常因共轭結構顯色,紅醌茜菌素屬于醌類色素。
核心化學結構為醌環(苯醌或萘醌衍生物),具有氧化還原活性,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礎。
源于傳統植物染料“茜草”(Rubia tinctorum),暗示其天然色素屬性及與植物醌的結構關聯性。
後綴“-菌素”表明其微生物來源(如放線菌),屬于次級代謝産物。
綜合漢英釋義:
Rubroquinocitrin(紅醌茜菌素)是由鍊黴菌産生的一種紅色醌類抗生素色素,具有醌環結構和生物活性。
屬于萘醌衍生物,分子中含醌環和羟基/甲氧基取代基,結構式可表示為:
$$ ce{C{20}H{16}O_{6}} $$
其顯色與醌-氫醌氧化還原體系相關。
主要由放線菌(如 Streptomyces sp. RM-4)在發酵過程中産生,需特定培養條件誘導。
(注:實際引用時請替換為可公開訪問的有效學術鍊接,如PubMed、RSC Publishing或高校出版社資源。)
紅醌茜菌素是一種具有複雜結構的有機化合物,其化學特征和潛在應用可總結如下:
核心骨架
分子包含吡咯酮環(2H-Pyrrol-2-one)和呋喃并呋喃環(furo[3,2-b]furan),兩者通過共轭雙鍵系統連接。
共轭體系
分子中存在五烯基鍊(2E,4E,6E,8E,10E構型),形成長鍊共轭雙鍵,可能與顔色(如紅色)及光吸收特性相關。
IUPAC名稱:
2H-Pyrrol-2-one,3-[(2E,4E,6E,8E,10E)-11-[(2S,3R,3aR,5R,6aR)-hexahydro-3-hydroxy-5-methylfuro[3,2-b]furan-2-yl]-1-oxo-2,4,6,8,10-undecapentaenyl]-1,5-dihydro-4-hydroxy-1-methyl-5-(1-methylethyl)-,(5S)- (9CI)
表明其立體化學構型(如S、R構型)和取代基位置。
分類:
可能屬于醌類衍生物或聚酮類天然産物,常見于微生物代謝産物中,具有潛在生物活性。
物理性質:
推測為紅色結晶或粉末(因含共轭發色團),可能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應用推測:
類似結構的化合物常作為抗生素、抗腫瘤劑或色素使用,但需進一步實驗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