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aryomicrosome; karyomicrosome; nucleomicrosoma; nucleomicrosome
核微粒是核物理學與分子生物學中的複合術語,其概念需結合學科背景理解:
核物理學定義
指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粒子集合,包括質子、中子及其他亞核粒子(如π介子)。該定義源自《牛津漢英大詞典》(第3版)對"核微粒"的英譯"nuclear particle"注解,強調其在強相互作用下的穩定性特征。
分子生物學延伸
特指細胞核内攜帶遺傳物質的複合結構,例如由DNA纏繞組蛋白形成的核小體(nucleosome)。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盟(IUBMB)将其歸類為"核内功能單元"。
漢英對照特征
《新世紀漢英科技大詞典》标注該詞存在雙重對應關系:作專業術語時對應"nucleon cluster",描述細胞結構時則對應"nuclear granule",體現跨學科語義差異。
根據搜索結果和相關解釋,“核微粒”通常指含有原子核的微小粒子,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基本定義 核微粒屬于微粒的一種特殊類型,特指具有原子核結構的微觀粒子。普通微粒指極小的顆粒(如分子、原子等),而核微粒進一步強調其包含原子核的特性。
分類與示例
同位素關聯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如氫的氕、氘、氚)因原子核内中子數不同,會形成不同核微粒,但化學性質相似。
應用場景 該術語常見于化學和物理領域,用于區分不同結構的微觀粒子,尤其在讨論同位素、分子結構或核反應時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核微粒并非生物學中的細胞核結構,而是特指原子/分子層面的核結構粒子。如需更專業的核物理定義,建議查閱權威物理學術資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