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horizontal trade
橫向貿易(Horizontal Trade)指同一産業内相似産品或服務在不同國家或企業間的貿易行為,核心特征是交易雙方處于産業鍊的相同層級,産品具有可替代性或技術同質性。例如,德國向日本出口汽車發動機,同時從日本進口同類型精密零部件,即屬于橫向分工下的貿易模式。
經濟學定義
橫向貿易源于新貿易理論(Paul Krugman, 1979),強調規模經濟與産品差異化驅動同類産品的雙向流通。例如,中國向越南出口紡織面料,同時進口越南同類面料加工成品,形成産業内互補 。
與縱向貿易的區别
學術依據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告,橫向貿易占全球制造業貿易的60%以上,常見于汽車、電子等高技術标準化産業(WTO, 2023)。
政策背景
中國《“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确提出“發展橫向分工貿易,推動中間品跨境流動”,凸顯其在供應鍊韌性中的作用(商務部, 2021)。
橫向貿易通過降低生産成本和加速技術擴散提升國際分工效率。2024年,中國對東盟橫向貿易額達1.2萬億美元,占雙方總貿易額的35%(中國海關總署)。
權威引用來源:
橫向貿易是國際貿易或産業經濟學中的概念,指産業鍊同一環節内的不同企業之間進行的貿易活動。其核心特征與影響如下:
同一環節交易
橫向貿易發生在産業鍊中處于相同生産階段的企業之間,例如多家鋼鐵企業之間互相銷售鋼材,或汽車制造商共享零部件。這種貿易不涉及上下遊環節的協作,而是同類型企業間的互動。
驅動因素
主要基于機會成本優勢,即企業通過貿易實現資源互補或技術共享,降低生産成本或提升效率。例如,某企業可能将過剩産能的産品出售給同行業其他企業,而非自行擴大市場。
需注意,上述解釋主要基于的論述,但該來源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結合權威經濟學文獻或教材進一步驗證。例如,可參考國際貿易理論中關于産業内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的研究,或企業戰略中橫向一體化的相關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