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almonella havana
Havana
hoarse; powdered; sand
【醫】 ammo-; micromicro-; pico-; psammo-; sand
class; door; gate; gateway; ostium; phylum; school
【計】 gate
【醫】 binary division; hili; hilum; hilus; phylum; pore; Pori; porta; portae
portal; porus; pyla
【經】 portal
family name; surname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哈瓦那沙門氏菌(Salmonella Havana)是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的一種血清型,屬于革蘭氏陰性杆菌。其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可引發人類腸胃炎(沙門氏菌病),典型症狀包括腹瀉、發熱和腹痛。該血清型最早在古巴哈瓦那地區被發現并命名,常見于國際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中。
緻病性
哈瓦那沙門氏菌主要通過侵襲腸道黏膜引發炎症反應,産生腸毒素導緻腹瀉。感染者通常在攝入污染源後6-72小時出現症狀,病程多為自限性(持續4-7天),但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可能發展為重症需抗菌治療。
傳播與防控
常見污染源包括禽肉、蛋制品及生鮮農産品。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等)為關鍵預防措施。美國CDC數據顯示,沙門氏菌年均導緻全球約1.55億病例,其中哈瓦那血清型占一定比例。
據《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Bergey's Manual),哈瓦那沙門氏菌的抗原式為O:1,4,5,12 : H:a:1,7,其分類基于體細胞(O)和鞭毛(H)抗原組合。中國疾控中心(CDC)将其列為法定報告傳染病病原體之一,要求實驗室确診後24小時内上報。
權威來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沙門氏菌病診斷标準》WS 283-2020.
- WHO. Five Keys to Safer Food (2006).
- CDC. Salmonella Surveillance Report (2023).
- Brenner DJ, et al.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2005).
關于“哈瓦那沙門氏菌”,根據現有搜索結果和沙門氏菌屬的共性特征,可進行以下解釋:
哈瓦那沙門氏菌(Salmonella Havana)是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中的一個具體血清型。沙門氏菌屬是革蘭氏陰性杆菌,屬于腸杆菌科,目前已發現超過2500種血清型。其命名通常與發現地或宿主相關,例如“豬霍亂沙門氏菌”得名于首次分離自豬霍亂病例,“哈瓦那”可能指該菌株首次分離或鑒定的地理區域(如古巴哈瓦那)。
形态與培養
與其他沙門氏菌類似,哈瓦那沙門氏菌無芽孢、無莢膜,具有周生鞭毛,可運動。最適生長溫度為35~37℃,pH 6.6~8.2,不耐高溫(55℃ 1小時或60℃ 15~30分鐘可滅活)。
生化特性
不發酵乳糖、蔗糖,可利用葡萄糖産酸産氣,能産生硫化氫。
感染途徑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常見于被污染的食物(如肉、蛋)或水源。
疾病表現
感染後可能導緻:
目前提供的搜索結果中未明确提及“哈瓦那沙門氏菌”的具體研究數據。沙門氏菌的血清型分類基于抗原結構(O抗原和H抗原),不同血清型的宿主偏好性和緻病性存在差異。如需該菌株的詳細流行病學或臨床特征,建議查閱專業微生物學數據庫(如NCBI Taxonomy)或最新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