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elected core
by; quilt
anthology; choose; elect; pick; select
magnetic core
【計】 magnetic core
【化】 magnetic core
在電子工程領域,"被選磁心"(selected magnetic core)指經過特定參數評估後确定的磁性材料器件,主要用于電感器、變壓器等電磁元件設計中。該術語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材料特性選擇
磁心通常由鐵氧體、非晶态合金或粉末磁材構成,需根據工作頻率(50Hz-10MHz)、磁導率(μ=500-15,000)和飽和磁通密度(Bs=0.3-1.5T)進行篩選。例如高頻開關電源多采用MnZn鐵氧體(Bs≥0.4T@100kHz),而工頻變壓器則傾向矽鋼片(Bs≈2T@50Hz)。
幾何參數優化
有效磁路長度($l_e$)與截面積($A_e$)需滿足公式: $$ NI = H cdot l_e = frac{B cdot l_e}{mu_0mu_r} $$ 其中μ_r為相對磁導率,N為繞組匝數,I為激勵電流。标準環形磁心的尺寸公差通常控制在±3%以内。
損耗控制要求
根據Steinmetz方程,磁芯損耗$P_v$需滿足: $$ P_v = C_m cdot f^alpha cdot B^beta $$ 其中C_m為材料系數,高頻應用時α≈1.5-2.2,β≈2.5-3.0。優質磁心的單位體積損耗在100kHz時可低至300mW/cm³。
"被選磁心"的釋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該詞是計算機領域的專業術語,英文對應為selected core,特指在磁芯存儲器操作過程中被選中的特定磁芯單元。這種技術常見于早期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中,通過電流控制磁芯的磁化方向實現二進制數據(0/1)的存儲。
磁芯特性
磁芯由氧化鐵等磁性材料制成,具有磁滞特性,可通過電流改變其磁化狀态。單個磁芯可表示1位數據(如南極方向為0,北極方向為1)。
選擇機制
在磁芯矩陣中,通過行列交叉電流選擇目标磁芯。當行電流與列電流疊加達到阈值時,該磁芯被激活(即"被選"),完成數據讀寫操作。
主要用于20世紀50-70年代的磁芯存儲器(Core Memory),是早期計算機(如阿波羅導航計算機)的核心存儲介質,具有非易失性特點。
隨着半導體存儲器的普及,該技術已基本淘汰,但術語仍保留在計算機體系結構文獻中。當前類似概念可見于磁性隨機存儲器(MRAM)的選通電路設計。
可通過訪問海詞詞典或漢英詞典查看術語的完整翻譯對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