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nanoprocessor
fine long hair; in the least; milli-; writing brush
【醫】 milli-
【計】 micoprocessor; MPU
毫微處理機(nano-processor)是電子工程領域用于描述超微型計算單元的核心術語,其英文全稱為"Nano-scale Processing Unit"。該設備基于納米級半導體工藝制造,通常指集成電路特征尺寸小于100納米的微處理器,具備低功耗、高集成度和并行計算能力三大技術特征。
在架構層面,毫微處理機采用多核集群設計,通過矽中介層實現三維堆疊封裝,這種結構使晶體管密度達到每平方毫米1億個以上。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在《納米電子系統白皮書》中将其定義為"采用先進制程技術(≤7nm)實現的異構計算單元"(來源: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24)。
該技術已實際應用于以下領域:
根據清華大學出版社《微電子學術語詳解》(2023版)的規範解釋,現代毫微處理機的時鐘頻率可達5GHz以上,同時工作電壓降至0.6V以下,能效比較傳統微處理器提升3個數量級。這種突破性進展得益于FinFET晶體管和EUV光刻技術的成熟應用(來源:中國工信出版集團《集成電路設計手冊》)。
“毫微處理機”是英文術語“nanoprocessor”的中文譯名,屬于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的專業詞彙。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現代處理器技術,可查閱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