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ary head
bright; white
head; principal; initial; first
"皓首"是漢語中形容年老的文學性表達,字面意為"白色的頭發",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作品。該詞由"皓"(潔白)與"首"(頭部)組合而成,既指生理特征,又承載着對歲月流逝的哲學思考。
在權威漢英詞典中,該詞被譯為: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後漢書·呂強傳》記載"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生動描繪了将領終生戍邊的形象。唐代詩人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下"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其中"老更成"與"皓首窮經"的意象形成互文。
從語義演變看,該詞已從單純的白發描述發展為承載着"畢生鑽研"的引申義。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出"皓首窮經"的治學理念,強調終身學習的學術态度。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教材中,将其列為"年齡婉辭"的典型範例,體現漢語表達的含蓄特征。
“皓首”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獻引用:
常見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後漢書》《三國演義》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