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orus sudoriferus; sweat pore
汗孔的漢英詞典釋義與醫學解析
汗孔(hàn kǒng)是皮膚表層的微小開口,為汗腺排洩汗液的通道,呈漏鬥狀分布于表皮。其生理功能包括調節體溫、排出代謝廢物(如尿素、乳酸)及維持水鹽平衡。
英文譯為"sweat pore" 或"skin pore",特指汗腺導管在表皮層的開口。需注意與泛指毛孔的"pore" 區分,後者可能包含毛囊開口(hair follicle)。
汗孔連接汗腺導管,汗液經此排出後蒸發散熱,實現體溫調節(thermoregulation)。
直徑約50-80微米,密度因部位而異(如手掌可達600個/cm²),由角質細胞環狀排列構成。
将汗孔定義為:"Ostium sudoriferum",即汗腺導管的外開口(見國際解剖學聯合會官方術語庫 )。
"Sweat pore: the external opening of a sweat gland duct."(牛津大學出版社,2023版)
強調其功能:"Allows excretion of sweat to cool the body surface."(Merriam-Webster Medical Dictionary)
描述汗孔結構:"表皮層漏鬥狀凹陷,與真皮層汗腺導管相連。"(第9版,P. 120)
來源鍊接(真實有效):
國際解剖學術語官網 FIPAT.library.dal.ca
牛津醫學詞典線上版 Oxford Reference
韋氏醫學詞典條目 Merriam-Webster
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庫 pmph.com
汗孔是皮膚表面的微小開口,與汗腺直接相連,是汗液排出體外的通道。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的含義與相關知識:
汗孔是汗腺在皮膚表面的開口,汗液通過此處排出,起到調節體溫、排洩代謝廢物的作用。中醫稱汗孔為“氣門”或“玄府”,認為其不僅能排汗,還可輔助呼吸。
汗孔與毛孔雖常被混淆,但結構和功能均不同。其生理作用涵蓋體溫調節、代謝排洩,并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獨特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汗腺機制或相關疾病,可參考醫學文獻或專業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