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de for a fall
act; action; move; move about; operation; perform; proceeding; thing
【醫】 locomotion
obtrusion; rash
"行動莽撞"在漢英雙解語境中指未經周密考慮即采取冒失行為的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22),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維度:1)行為主體缺乏風險評估意識;2)決策過程存在明顯的時間壓縮特征;3)動作執行帶有突破常規邊界的傾向。
從語義對應角度,《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23)将之譯為"reckless action",強調行為者忽略潛在危險系數(negligence of potential hazards)和違反審慎原則(violation of prudence principle)的雙重特征。該表述常見于法律文書(如《民法典》第1176條)和安全管理條例,特指可能引發民事責任的過失行為。
在語用層面,《當代漢語語用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指出其與"魯莽"的細微差異:前者側重動作的即時性(instantaneity),後者更強調性格特質的穩定性。例如"莽撞駕駛"特指特定情境下的操作失當,而"性格魯莽"則指向穩定的行為模式。
跨文化研究顯示(《漢英行為模态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0),英語語境中"rash"多用于醫療決策領域,而漢語"莽撞"更常見于日常生活場景,這種語義場差異要求翻譯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動态調整。
“行動莽撞”指人在行為上表現出輕率、魯莽,缺乏審慎思考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1. 核心詞義
“莽撞”指言語或行動粗率、不審慎,常因沖動或考慮不周導緻不良後果。例如《水浒傳》中李逵因性格莽撞多次惹禍,即典型例證。
2. 行為特點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因急躁、欠思考導緻的錯誤行為,如工作中冒失決策、人際交往中言語唐突等。近義詞包括“魯莽”“冒失”,反義詞為“穩重”“審慎”。
建議:行動前可參考“三思而行”(例句),結合實際情況評估風險,避免因莽撞造成負面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