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se; envelop; letter
"函"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項,其核心語義與"容器""傳遞"相關。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牛津漢語詞典》的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名詞用法 指代裝載物品的匣子或封套,引申為現代公文形式。《說文解字》記載"函,舌也,象形",後演變為盛裝信件的載體。如"公函"指機關單位間往來的正式文書,對應英文"official letter"(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二、動詞用法 表示包容、容納的抽象概念。《漢語大辭典》引《漢書·叙傳》"函之如海",此處作"包含"解,對應英文"contain"。數學領域特指"函數"(function),描述變量間的對應關系,如線性函數公式: $$ f(x) = ax + b $$ (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大辭典》)
三、量詞用法 用于計量封裝成件的事物,《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标注"一函古籍"指裝入函套的成套文獻,英文表述為"a set of documents in a case"(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兩岸詞典》)。
該字在公文寫作中具有特殊地位,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明确規定"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突顯其行政文書屬性(來源:中國政府網行政法規庫)。
“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定義
函是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複問題、請求批準和答複審批事項時使用的公文,屬于平行文種。它是唯一適用于非隸屬關系的官方溝通文體,應用範圍廣泛。
分類
特點
本義
原指箭囊(裝箭的袋子),後引申為匣子、封套,如“書函”“劍函”。
擴展含義
在公文寫作中需注意:函與請示的區别在于,函用于非隸屬關系,而請示用于上下級關系。若需具體函的寫作模闆,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