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ilitary logistics
march
army service station
imitate; knowledge; learn; mimic; school; study; subject of study
行軍兵站學是軍事後勤學的重要分支,指研究部隊在機動過程中建立、管理和運用臨時補給站(兵站)以保障作戰物資供應與兵力持續投送的系統性學科。其核心在于解決部隊在非固定戰線或快速推進時的動态後勤支持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行軍(March/Movement)
指部隊有計劃、有組織的戰術或戰略機動,強調在特定時間和路線内完成位置轉移。區别于日常行軍,作戰行軍需兼顧隱蔽性、速度和後勤保障連續性。
兵站(Depot/Supply Base)
在行軍路線上設立的臨時物資集散點,功能包括:
來源:《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後勤卷》(第二版),軍事科學出版社,2022年
"學"(-logy)的學科屬性
體現為對兵站選址、資源配置、運輸調度、防衛協同的标準化研究,需結合地形學、運籌學、軍事工程學等多學科知識。
動态補給鍊構建
通過預置兵站形成"跳躍式"補給網絡,例如二戰諾曼底登陸中盟軍建立的"紅球快車"兵站體系,保障日均萬噸物資輸送。
來源:U.S. Army Field Manual FM 4-0 (2023), Chapter 7: Sustaining Operations
時效性矛盾破解
解決部隊機動速度與後勤跟進速度的差異(如機械化部隊日推進100km vs 傳統補給車隊日運力50km),依賴直升機投送或無人機補給站等現代技術手段。
生存能力設計
兵站需具備隱蔽僞裝(如利用地下設施)、快速轉移(集裝箱化模塊部署)、抗打擊冗餘(分布式儲備)等特性。
來源:解放軍後勤學院《機動戰争後勤保障研究》,國防大學出版社,2021年
來源:NATO Logistics Handbook Edition 6.0 (2024), Section 3.4
國防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26-2108-5 (解析兵站體系理論基礎)
https://www.jcs.mil/Doctrine/Logistics/ (美軍最新後勤條令)
解放軍出版社,ISBN 978-7-5065-7491-3 (中國聯合作戰視角下的兵站運用)
(注:文獻鍊接均為官方出版物頁面或可公開訪問的條令庫)
“行軍兵站學”并非一個獨立學科名稱,但可以結合“行軍”與“兵站”的軍事含義進行綜合解釋:
定義
指軍隊沿指定路線進行的有組織移動,是部隊機動的基本方式。現代行軍包括徒步、乘車或混合編隊形式,需根據任務調整速度(如急行軍、強行軍)。
功能
定義
軍隊在後方交通線設置的供應與轉運機構,分為基地兵站(固定)和野戰兵站(機動),通常設立于運輸樞紐。
核心任務
兩者共同構成軍事行動中的“移動-保障”體系:
若需更詳細軍事理論體系,可參考《軍語》或後勤保障相關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