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eine's operation
【化】 glycolylurea
【醫】 hydantoin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ciliary apparatus; ciliary bo***s; corpora ciliare; cyclo-
avulse; peel off
【計】 stripping
【化】 debonding; decohesion; fish scaling; stripping
【醫】 decollement; strip; stripping
art; method; skill
【醫】 technic; technique
海因氏睫狀體剝離術(Heine's cyclodialysis)是眼科領域用于治療繼發性青光眼的手術技術,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分離睫狀體與鞏膜突的解剖連接,建立脈絡膜上腔與前房之間的引流通道,從而降低眼内壓。該術式由德國眼科醫生Ludwig Heine于1905年提出,在20世紀中期被改良應用于臨床。
根據《中華眼科雜志》的臨床指南,該手術適用于外傷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難治性病例,通過顯微手術器械在角鞏膜緣後界作3-4mm切口,鈍性分離睫狀體縱行肌纖維,形成約90度的引流區。美國眼科學會(AAO)統計數據顯示,術後眼壓平均下降幅度可達8-12mmHg,但存在10%-15%的脈絡膜脫離風險,需密切監測前房深度。
現代改良術式結合超聲生物顯微鏡(UBM)進行術中導航,精準定位鞏膜突位置,将手術成功率提升至78%以上(《國際眼科縱覽》2023年臨床研究報告)。該技術目前已被收錄于《眼科手術學》第5版睫狀體手術章節,作為經典抗青光眼術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因氏睫狀體剝離術(Heine's cyclodialysis)是一種通過建立房水引流新通道來治療青光眼的手術方式,其核心原理包含雙重機制:
適應症
禁忌症
手術步驟要點
該術式因可能引發低眼壓、脈絡膜脫離等并發症,現臨床使用已減少,多作為複雜青光眼的備選方案。術語中的"海因氏"可能源自該術式改良者,但具體命名淵源需更專業文獻佐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