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alling; shocking
“駭人聽聞”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含義指“使人聽到後感到震驚、恐懼”,通常用來形容事件或消息的極端惡劣性質超出常人心理承受範圍。在漢英詞典中,該詞對應的英文翻譯包括“shocking”“appalling”或“horrifying”,強調事件引發的強烈負面情感沖擊。
從語義學角度分析,“駭”字本義為“驚吓、恐懼”(《說文解字》),引申為“使震驚”;“聞”指“聽聞、知曉”。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成語特指“故意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後感到驚駭”。在跨文化語境中,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将其英譯為“so shocking as to cause a sensation”,強調信息傳播引發的社會震動效應。
對比近義詞“聳人聽聞”,二者存在細微差異:“駭人聽聞”側重客觀事實本身的恐怖性,如Cambridge Dictionary舉例“駭人聽聞的戰争罪行”(appalling war crimes);而“聳人聽聞”多指主觀渲染的誇張表述。這種區别在《新華成語詞典》中有明确界定。
“駭人聽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ài rén tīng wé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指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害怕,多用于描述社會上真實發生的兇殘、惡劣事件。其中“駭”意為“震驚”,“聞”即“聽到”。
最早見于宋代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師書》:“浙中近年怪論百出,駭人聽聞,壞人心術。”。另有《隋書》等古籍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道客巴巴等來源(如、3、8)。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