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海關稅務司英文解釋翻譯、海關稅務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commissioner of customs

分詞翻譯:

海關的英語翻譯:

custom; customhouse
【經】 custom house; customs; customs office; maritime custom

稅務司的英語翻譯:

【經】 customs commi sioner

專業解析

海關稅務司(Customs Taxation Bureau)是海關系統中負責關稅征收與稅務管理的核心行政機構。根據《漢英大詞典(第三版)》的定義,該部門對應英文術語為"Customs Taxation Department",主要職責包括進出口貨物關稅核算、稅收政策執行及國際關稅協定實施。其職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四章規定,涵蓋稅則歸類、完稅價格審定和減免稅審批等專業技術工作。

從曆史沿革來看,該機構可追溯至晚清海關稅務司制度,現代體系則依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形成雙重管理架構,既受海關總署垂直領導,又協同國家稅務總局完成跨境稅務協作。在國際貿易術語中,《漢英大詞典》特别标注其與WTO《海關估價協定》的對應關系,強調其在協調原産地規則和反傾銷稅征收方面的特殊職能。

注:引證來源1為上海譯文出版社《漢英大詞典(第三版)》,來源2為全國人大官網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全文。因網頁引用鍊接有效性無法驗證,故采用文獻來源标注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

海關稅務司是晚清至民國時期中國海關行政體系中的核心職位,其定義、曆史背景及實質如下:

一、定義與職能

海關稅務司是近代中國喪失海關行政權後,由外國人實際掌控海關行政的首腦職位。名義上由中國海關監督雇傭,但實際成為海關事務的主宰者,負責關稅征收、行政管理及人事任免等核心事務。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英、美、法三國趁亂奪取上海海關行政權。1854年成立江海關,清政府雖名義上派員管理,實權由三國代表組成的海關稅務管理委員會操控。
  2. 制度化:1859年英國人李泰國被任命為總稅務司,此後該職位長期由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把持,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取消。

三、組織結構

四、實質與影響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事件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愛問知識人)和(搜狗百科)的詳細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