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ntrinsic activity
be indigenous to; inhere
【電】 natural
alive; exactly; live; product; vivid; work
【醫】 vivi-
固有活性(Intrinsic Activity)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藥理學解析
在藥理學領域,"固有活性"對應的英文術語為"intrinsic activity",指藥物或配體與受體結合後,引發生物效應的内在能力。其核心内涵在于描述藥物激活受體的效能,與藥物濃度無關,而是由其化學結構決定的本質屬性。
定義與核心意義
固有活性是受體理論的重要參數,量化範圍為0到1:
與效價強度(Potency)的區分
固有活性不同于效價強度,後者反映藥物産生特定效應所需的劑量。例如,嗎啡與芬太尼均具有高固有活性(μ阿片受體激動劑),但芬太尼效價強度更高。
應用領域
該概念廣泛應用于藥物研發,尤其在神經遞質受體(如多巴胺、GABA受體)及靶向治療(如癌症EGFR抑制劑)的機制研究中。例如,抗精神病藥通過調節多巴胺D2受體的固有活性實現療效。
以上内容綜合藥理學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系統性闡釋了固有活性的科學内涵及實踐價值。
“固有活性”是生物化學或藥理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可從詞義分解和學科應用兩個層面理解:
固有(Intrinsic)
指事物本身存在的、與生俱來的特性,不依賴外部條件。如指出“固有”強調事物本質屬性不變(),進一步說明其含義為“原有、本來就有”()。
活性(Activity)
表示物質參與化學或生物反應的活躍程度。如定義為“迅速起反應或促進快速反應的特性”(),補充說明活性可形容物質靈活性或生物體的活力()。
在G蛋白偶聯受體(GPCR)研究中,固有活性指受體在無激動劑存在時,自發從失活狀态(R)轉變為激活狀态(R*)的能力()。根據兩态模型:
英文術語為intrinsic activity(),常用于描述藥物或受體自身的基礎活性水平。
“固有活性”強調物質或生物分子内在的、無需外界刺激即可表現出的反應能力,是受體功能分類和藥物研發的重要參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