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steotrophy
bone; character; framework; skeleton; spirit
【醫】 bone; ossa; osteo-
alimentation; nourishment; nutrition; pabulum
【醫】 nourishment; nutrimrnt; nutrition; threpsis; tropho-
骨營養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骨骼系統維持健康所需的營養素供給與代謝過程(nutrient supply and metabolism for skeletal health)。其概念涵蓋以下維度:
延伸表述:
營養素供給
骨骼生長與修複依賴關鍵營養素,包括鈣(Calcium)、磷(Phosphorus)、維生素D(Vitamin D)、維生素K(Vitamin K)及鎂(Magnesium)。鈣磷構成羟基磷灰石晶體,維持骨硬度;維生素D調節鈣吸收;維生素K參與骨基質蛋白活化。
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骨質疏松症防治指南
代謝平衡機制
骨營養狀态受激素(如甲狀旁腺激素PTH、降鈣素)調控,實現骨形成(osteogenesis)與骨吸收(resorption)的動态平衡。失衡将導緻骨質疏松或骨軟化症。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骨骼健康報告
來源: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臨床診療指南
骨營養(Bone Nutrition)是維持骨骼結構完整性和生理功能所需的營養素攝入、吸收及利用過程,涵蓋礦物質穩态、膠原蛋白合成及細胞代謝活性。
——《中國營養科學全書》(人民衛生出版社)
注:因專業詞典資源未收錄獨立詞條“骨營養”,本文釋義綜合醫學文獻與營養學共識,引用來源為相關領域權威機構出版物。如需具體詞條索引,建議查閱《英漢醫學詞典》(English-Chinese Medical Dictionary)骨骼生理學章節。
骨營養是指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及其協同作用的綜合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骨營養是構成骨骼、關節、牙齒等硬組織的必需營養成分,其含量直接影響骨量和骨密度。其中,骨量指單位體積内礦物質(鈣、磷等)和有機基質(膠原蛋白、糖胺多糖等)的總含量,骨密度則特指礦物質濃度()。
核心構成
包含四大關鍵成分():
鈣磷協同
鈣與磷以2:1比例形成羟基磷灰石晶體(化學式$text{Ca}_{10}(text{PO}_4)_6(text{OH})_2$),賦予骨骼硬度和抗壓性()。
動态代謝
維生素D通過激活鈣結合蛋白促進鈣吸收,而鎂能調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共同維持血鈣濃度在2.1-2.6 mmol/L正常範圍()。
缺乏表現
長期缺乏可導緻佝偻病(兒童)、骨質疏松(成人),表現為骨痛、易骨折,血清25羟維生素D水平低于20 ng/mL即為不足()。
補充策略
提示:不同年齡對骨營養需求差異顯著,例如更年期女性每日需鈣1200mg+維生素D 800IU,建議通過骨密度檢測個性化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