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foreign investment; invest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國外投資(Foreign Investment)指一國居民或企業将資本投入其他國家經濟體的行為,旨在獲取長期收益或戰略資源。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定義,其核心特征包括跨境資本流動、所有權或控制權轉移以及長期經濟利益關聯。以下從漢英詞典視角解析其分層含義:
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投資者通過設立子公司、并購或參股(持股≥10%)直接參與境外企業的經營管理。例如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建廠,需符合東道國《外商投資法》并創造就業。
英文釋義: "An investment involving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and controlling interest in an enterprise resident in another economy." (OECD)
間接投資(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FPI)
通過購買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獲取收益,不參與企業決策。如國際資本投資中國A股,受《證券法》跨境投資規則約束。
英文釋義: "Investment in financial assets without controlling ownership, typically for short-to-medium term returns."
監管術語示例:
中國《外商投資法》将“外國投資者”定義為“非中國公民或境内注冊企業的主體”,其投資形式包括新設、并購、增資等(全國人大立法釋義)。
國外投資(或稱境外投資)是指一國境内的投資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在境外進行資本或資産投入,以獲取所有權、控制權或收益的經濟行為。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根據《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國外投資特指中國境内依法設立的企業通過新設、并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取得非金融企業的所有權、控制權或經營管理權。其核心要素包括:
中國對境外投資實行備案制,需向商務部門申報,且投資主體需滿足以下條件:
國外投資(Outbound Investment)強調境内主體向境外輸出資本,而國際投資(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是更廣義的概念,包含雙向資本流動(如外國對華投資)。
近年境外投資呈現以下特點:
如需了解具體國家(如烏克蘭)的外資法規,可參考相關法律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