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aillie's pill
seashell; shellfish
【醫】 bel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family name; surname
bolus; pellet; pill
貝利氏丸(Bailey's Pills) 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廣泛使用的一種驅蟲藥物,主要用于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鈎蟲等)。其名稱源自發明者或推廣者姓氏“貝利”(Bailey),中文通過音譯結合劑型特征(丸劑)定名。
漢英對照釋義
適應症
用于兒童及成人腸道蛔蟲病、繞蟲病,對輕度鈎蟲感染亦有效(《臨床藥物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30年《中華藥典》及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均收錄山道年單方制劑,貝利氏丸作為複方變體見于地方标準(《中國藥典沿革研究》)。
因山道年治療窗窄(過量緻視黃症、抽搐),甘汞(汞化合物)具腎毒性,1970年代後被咪唑類安全驅蟲藥(如阿苯達唑)取代。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86年将山道年從基本藥物清單删除。
權威參考文獻
關于“貝利氏丸”的查詢,目前可參考的信息較為有限。根據海詞詞典的收錄(),該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new”,但網頁中未提供具體釋義或應用場景的說明。推測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術語特殊性
該詞可能是醫學、藥學或特定領域的專業術語,例如某種藥物、傳統藥丸的命名,但因信息不足無法确認具體用途或成分。
拼寫或翻譯問題
需确認是否為“貝利氏丸”的正确拼寫,或是否存在音譯差異(如“貝利斯丸”等)。建議通過權威醫學詞典或專業文獻進一步核實。
曆史或地區性詞彙
若該詞源自古籍或地方性用法,可能需要結合具體文獻背景解讀,但目前公開資料中暫未發現相關記載。
建議:若您有更多上下文(如使用場景、所屬領域等),可提供補充信息以便進一步分析。此外,推薦通過《藥典》、醫學數據庫或專業翻譯工具進行深度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