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經】 national income; national revenue
accountant; accounting; treasurer
【計】 ACCNT; accountion
【經】 accounting
國民收入會計(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是通過系統化統計方法衡量一國經濟整體運行狀況的核算體系。該體系基于宏觀經濟理論,通過量化指标反映國家在一定時期内(通常為一年)商品與服務的生産、分配及消費全貌。
核心内容包括:
國内生産總值(GDP):衡量境内所有常住單位最終生産成果,計算公式為:
$$GDP = C + I + G + (X - M)$$
其中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淨出口(X-M)構成主要統計維度(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
國民生産總值(GNP):統計本國居民在全球範圍内的總收入,包含海外投資收益,計算公式為:
$$GNP = GDP + text{國外淨要素收入}$$
該指标體現國家經濟對外依存度(世界銀行經濟分析報告。
國民收入(NI):從生産要素角度計算勞動、資本和土地的總報酬,需從GDP中扣除折舊和間接稅,公式為:
$$NI = GDP - text{折舊} - text{間接稅} + text{補貼}$$
該數據常用于評估居民實際購買力(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財政監測報告》。
現行體系以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為國際标準,中國采用SNA-2008框架,通過生産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實現三面等值核算(國家統計局。該會計方法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通貨膨脹控制、就業率調整等關鍵決策依據(OECD經濟展望報告。
國民收入會計(或稱國民收入核算)是用于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内經濟活動成果的系統化方法,其核心是通過統計和分析各類經濟數據,為宏觀經濟政策制定提供依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國民收入會計指通過系統化方法記錄、彙總和分析國民經濟活動的收入、支出、儲蓄和投資等數據,形成GDP、GNP等關鍵經濟指标。其本質是量化經濟總體規模,反映新創造價值的總和(如工資、利息、租金、利潤等)。
産出法(生産法)
統計各産業部門生産的最終産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例如農業、工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産部門的貢獻。
收入法(分配法)
通過加總生産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如工資、企業利潤、政府稅收、淨出口收入等)計算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會計借鑒了會計學中的複式記賬原理,将經濟活動分為生産、分配、消費等環節,并建立賬戶體系(如企業賬戶、政府賬戶)進行數據整合。
國民收入會計與“企業會計”不同,前者屬于宏觀經濟統計範疇,後者側重微觀主體財務記錄。如需進一步了解核算公式,可參考:
國民收入(價值形态)公式:
$$
國民收入 = 社會總産值 - 已消耗生産資料價值
$$
以上内容綜合了經濟學理論和會計方法,如需完整學術定義,可查看、2、3、11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