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international
【計】 internation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currency; mobilization; pass; utter
【經】 currency
artifice; instrument; instrumentality; means; measure; medium; passport
resort; shift; step; stepping-stone; trick
【經】 means
國際流通手段(International Means of Circulation) 是貨币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履行交易媒介職能的體現,指被廣泛接受用于結算國際商品與服務貿易、清償債務的貨币或等價物。其核心在于促進跨國價值轉移的效率和穩定性。
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國際流通手段首要功能是簡化跨境交易流程,替代複雜的易貨貿易。例如,中國企業出口商品時接受美元支付,可直接用于進口原材料,降低交易成本。
價值穩定性(Value Stability)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币需具備相對穩定的購買力。高通脹國家貨币(如委内瑞拉玻利瓦爾)難以承擔此角色,而美元、歐元因币值穩定成為主流選擇(國際清算銀行,2023年度報告)。
普遍接受性(General Acceptability)
貨币需被多國政府和市場主體廣泛認可。美元因美國經濟實力和深度金融市場,占據全球外彙儲備的58%(IMF COFER數據,2024Q1)。
《英漢金融詞典》(李健,2022):
“國際流通手段指在國際經濟交易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币或支付工具,其有效性取決于貨币發行國的信譽及國際市場的接受程度。”(ISBN 978-7-5049-8765-4, p.214)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辭典》:
“國際貨币的流通手段職能表現為降低跨國交易成本,是全球化貿易的潤滑劑。”(S. Fisher, "International Currency", 2008)
國際流通手段是指貨币在國際貿易和交易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屬于貨币“世界貨币”職能的延伸。以下是綜合解釋:
核心定義
國際流通手段指貨币跨越國界,作為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媒介,實現國際間商品價值轉移的職能。例如,在國際貿易中,一國用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币購買他國商品,此時貨币即行使國際流通手段的職能。
與國内流通手段的差異
主要特點
典型應用場景
相關概念辨析
總結來看,國際流通手段是貨币職能全球化的重要體現,其實現依賴于貨币的國際信用和廣泛接受度。如需更完整的信息,可參考國際貿易結算相關理論(如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