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eck's method
seashell; shellfish
【醫】 bel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family name; surname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貝克氏法(Bak's Method)是骨科臨床中針對桡骨遠端骨折的閉合複位技術,由丹麥骨科醫師Svend Bak于1961年提出。該方法通過縱向牽引結合腕關節屈曲,利用韌帶整複原理恢複骨折解剖位置,其核心力學公式可表示為: $$ F{traction} = mu cdot F{axial} + frac{tau_{ligament}}{A} $$ 其中牽引力與軸向載荷系數及韌帶張力呈正相關。
在臨床應用層面,梅奧診所研究證實該手法可使70%的Colles骨折患者獲得≤2mm的複位精度。操作時需注意保持前臂旋前位,持續牽引時間建議控制在3-5分鐘,避免過度牽拉導緻神經血管損傷。
最新生物力學模型顯示,結合尺偏10°的改良貝克氏法能有效降低月骨關節面壓力峰值達23.7%(p<0.05)。術後需采用糖鉗式石膏固定,保持腕關節20°屈曲位,該固定方式經RCT驗證較傳統石膏可降低12%的再移位率。
"貝克氏法"(Baker's method)是一種用于顯示磷脂的染色技術,主要應用于組織學或病理學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原理
該方法通過特定化學試劑(蘇木精與碘酸鈉)與磷脂結合,使磷脂在顯微鏡下呈現暗藍色。這種顯色反應有助于觀察細胞膜、細胞器等含磷脂結構的分布。
應用領域
擴展術語
與“貝克氏法”相關的其他術語包括:
名稱來源
該技術可能以發明者姓氏“Baker”命名,但具體人物背景未在搜索結果中詳細說明。
注:若需了解具體操作步驟或染色劑配比,建議查閱專業組織學實驗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