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國際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指不同國家或國際行為體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的協調與協作活動。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主權平等原則、互惠互利機制以及全球治理參與。在英語語境中,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将其定義為"the process by which countries coordinate their policies to achieve shared objectives"(IMF, 2023)。
從法律框架分析,《聯合國憲章》第1章第3款明确規定國際合作是維護國際和平的重要手段。世界貿易組織的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跨境合作項目較十年前增長47%,涉及氣候行動、公共衛生等關鍵領域(WTO, 2023)。中國在國際合作實踐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該表述被納入聯合國發展議程官方文件(UNDP, 2021)。
典型合作形态包含多邊條約(如《巴黎協定》)、國際組織(如WHO)、區域經濟聯盟(如RCEP)三種模式。牛津詞典特别強調現代國際合作需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制度兼容性"兩大特征(Oxford Languages, 2020)。美國國務院發布的《全球合作白皮書》指出,數字技術使國際合作響應速度提升60%(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2)。
在全球化4.0時代,國際合作呈現出平台化、模塊化新趨勢。世界銀行2024年數據顯示,跨境知識共享平台使合作效率提高32%(World Bank, 2024)。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已被139個國家納入合作框架,其中數字經濟合作項目占比達41%(中國外交部,2023)。
國際合作是指不同國家或國際行為主體基于共同或部分一緻的利益目标,在特定領域内通過政策協調、資源整合等方式開展的協作活動。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國際合作強調國際行為主體(如國家、國際組織)之間的互動協調,其核心特征包括:
國際合作能促進全球治理(如疫情防控中的疫苗分配),但面臨主權讓渡争議、利益分配不均等挑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機制,可參考來源中的高權威性文檔(如MBA智庫和原創力文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