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
國際規格機構(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是制定、發布及維護全球通用技術規範與質量基準的跨國性專業組織。其核心職能在于通過協調各國标準體系,促進國際貿易、技術兼容與産業協作。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該術語可分解為:
此類機構發布的文件(如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被公認為行業權威指南,廣泛應用于制造業、信息技術及服務領域。牛津詞典将其定義為“通過共識建立統一技術要求以減少貿易壁壘的實體”(Oxford Languages, 2023)。
“國際規格機構”這一表述可能存在一定歧義,但結合常見用法和搜索結果,可以理解為制定或管理國際标準、規範的組織。以下是具體解釋:
國際性
指該機構由多個國家或地區共同參與,具有跨國合作性質,通常以促進全球統一标準為目标。例如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
規格(标準)
指技術規範、質量标準或行業準則,如産品尺寸、安全要求、測試方法等。國際規格機構的核心職能是協調各國标準差異,推動全球貿易與技術兼容性。
機構性質
屬于國際組織的一種,通常通過成員國協商制定規則,并監督執行。其運作需符合國際法或成員國共同認可的章程。
統一技術标準
例如ISO制定質量管理體系(ISO 9000系列),減少跨國貿易壁壘。
協調政策與資源
通過成員國協商,平衡不同國家利益,推動技術合作與資源共享。
促進全球治理
在環保、食品安全等領域制定國際規範,如聯合國下屬機構發布的行業指南。
與國際組織的區别
國際組織涵蓋範圍更廣(如政治、經濟等),而“國際規格機構”更側重技術标準領域。
中文表述的準确性
中文中更常用“國際标準組織”或“國際标準化機構”,例如ISO的中文譯名為“國際标準化組織”。
若需具體機構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官網或聯合國相關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