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國際單位英文解釋翻譯、國際單位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international unit

分詞翻譯:

國際的英語翻譯:

international
【計】 internation

單位的英語翻譯:

monad; unit
【計】 units
【化】 unit
【醫】 U.; unit
【經】 unit

專業解析

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廣泛使用的計量單位體系,其英文全稱為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簡稱SI(源自法語 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它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制定并維護,是全球科學技術、工業貿易及日常測量的統一标準框架。

核心構成與定義:

  1. 基本單位

    SI 包含 7 個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構成所有導出單位的基礎:

    • 時間:秒(s)——基于铯原子超精細躍遷頻率
    • 長度:米(m)——基于真空中光速的固定值
    • 質量:千克(kg)——通過普朗克常數定義
    • 電流:安培(A)——基于基本電荷量
    • 溫度:開爾文(K)——關聯玻爾茲曼常數
    • 物質的量:摩爾(mol)——對應阿伏伽德羅常數
    • 發光強度:坎德拉(cd)——聯繫光視效能常數
  2. 導出單位與詞頭系統

    通過基本單位的數學運算(如牛頓 N = kg·m·s⁻²)形成導出單位,并采用十進制詞頭(如千-k、毫-m)擴展量程範圍,覆蓋從宇宙尺度到量子級别的測量需求。

權威性與應用:

國際單位制由國際計量局(BIPM) 統一管理,其定義依賴自然界基本物理常數,确保全球測量的長期穩定性與複現性。中國國家标準《GB 3100-1993》等同采用 SI 體系,強制適用于國内科研、教育及技術領域。


參考資料:

  1. 國際計量局(BIPM)官方定義:SI Brochure
  2. 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SI Units
  3. 中國《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 3100-1993)

網絡擴展解釋

國際單位(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是國際通用的标準化測量系統,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制定和管理。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曆史

國際單位制包含7個基本單位,分别對應7個基礎物理量。它起源于18世紀法國提出的公制系統,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命名為“國際單位制(SI)”,并持續修訂。2019年,所有基本單位均改為基于自然常數的定義,實現了更高精度的标準化。


二、7個基本單位

  1. 米(m)
    對應長度,現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進的距離”。
  2. 千克(kg)
    對應質量,2019年後通過普朗克常數$h$定義,取代了原國際千克原器。
  3. 秒(s)
    對應時間,基于铯-133原子基态超精細能級躍遷的輻射周期。
  4. 安培(A)
    對應電流,通過基本電荷$e$(1.602176634×10⁻¹⁹ C)定義。
  5. 開爾文(K)
    對應溫度,由玻爾茲曼常數$k$(1.380649×10⁻²³ J/K)确定。
  6. 摩爾(mol)
    對應物質的量,1摩爾包含精确的6.02214076×10²³個基本粒子。
  7. 坎德拉(cd)
    對應發光強度,基于頻率540×10¹² Hz單色光源的視效函數。

三、導出單位與擴展


四、重要性

  1. 全球統一性:消除不同國家、領域間的單位差異,促進科學合作與貿易。
  2. 穩定性:基于自然常數的定義避免了實物基準的誤差和退化。
  3. 可複現性:任何實驗室均可通過實驗複現單位,無需依賴特定物理原型。

如需了解具體單位的定義方法或應用案例,可進一步提問。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