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Koch's bacillus
quickly; suddenly
family name; surname
bacili
【醫】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郭霍氏杆菌(Koch's bacillus)是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别稱,該術語源于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在1882年首次發現并證實其為結核病的病原體。作為革蘭氏陽性抗酸杆菌,其細胞壁含有大量分枝菌酸,這一特征使其在齊-尼氏染色法中呈現紅色抗酸特性。
在流行病學層面,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該菌通過空氣傳播,全球約25%人口存在潛伏感染,2023年造成130萬人死于結核病。其臨床檢測主要依賴痰液抗酸染色、結核菌素試驗及分子診斷技術,治療需遵循WHO推薦的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聯療法,全程督導下完成6-9個月療程。
該菌的命名具有雙重紀念意義:拉丁學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源自其形态特征(分枝狀)及所緻疾病,中文名稱則直接緻敬科赫在病原微生物學領域的裡程碑式貢獻。
(注:為保障信息權威性,本文核心數據引自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年度報告、美國微生物學會病原體數據庫、柳葉刀傳染病學期刊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臨床指南)
郭霍氏杆菌(Koch's bacillus)是結核分枝杆菌的别稱,由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郭霍(Robert Koch)于1882年發現并命名,是人類結核病的病原體。以下是綜合解釋:
郭霍氏杆菌的英文全稱為 Bacillus Kochii,簡稱BK。其學名為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因郭霍首次分離并證實其緻病性而得名。
羅伯特·郭霍的研究為結核病診斷和治療奠定了基礎,其提出的“郭霍法則”成為病原微生物學的重要标準。
需注意與霍氏腸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區分,後者是腸杆菌科的條件緻病菌,與郭霍氏杆菌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結核杆菌的檢測或治療,建議參考專業醫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