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asciculi gracilis; fasciculi of Goll; Goll's tract
果耳氏束(Goll's tract)是神經解剖學領域對脊髓後索内側部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的特定稱謂,該術語源自19世紀瑞士解剖學家弗裡德裡希·古爾(Friedrich Goll)的姓氏音譯。作為脊髓上行傳導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解剖定位起自胸6節段以下的脊神經節細胞,沿脊髓後索上行至延髓的薄束核。
在功能特征上,該束主要傳導軀幹下半部及下肢的本體感覺(包括關節位置覺、運動覺)和精細觸覺信號。臨床神經學檢查中,羅姆伯格試驗(Romberg test)正是通過評估薄束功能來診斷脊髓後索病變。
病理學層面,維生素B12缺乏導緻的亞急性聯合變性、脊髓痨等疾病可特異性損傷該傳導束,表現為特征性的感覺性共濟失調。現代神經影像技術如彌散張量成像(DTI)已能實現其三維可視化重建。
術語規範方面,《格氏解剖學》第42版明确将"Goll's tract"作為薄束的同義詞收錄,而《道蘭氏圖解醫學詞典》則強調該命名在臨床神經病學文獻中的沿用傳統。
關于“果耳氏束”一詞,目前可查的權威詞典、醫學或生物學專業術語中均無此表述。可能的情況如下:
術語誤寫可能性
該詞可能是“希氏束”(His bundle)的誤寫。希氏束是心髒傳導系統中的重要結構,位于房室結與浦肯野纖維之間,負責将電脈沖從心房傳遞至心室(參考“束”的捆綁含義,可能與神經/組織的束狀結構相關)。
其他可能解釋
建議:請核對術語準确性或補充上下文,以便提供更精準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