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rocedure pointer
course; procedure; process
【計】 PROC
【化】 process
【醫】 course; process
【經】 process
finger; hand; index; needle; pointer
【計】 index hand; pointer
在計算機編程領域,"過程指針"(Procedure Pointer)是指向函數或子程式内存地址的特殊指針變量。它存儲目标過程的入口地址,允許通過指針間接調用函數,常見于C/C++等支持函數指針的語言中。其核心特性包括:
動态調用機制
過程指針使程式能在運行時動态選擇調用的函數,而非編譯時靜态綁定。例如在事件處理、回調函數等場景中,通過賦值不同函數的地址實現靈活調度。
内存地址載體
其值實質是代碼段中某函數的起始内存地址。聲明語法如C語言中的 int (*funcPtr)(int)
,表示指向接受整數參數并返回整數的函數指針。
多态與接口實現
在面向對象編程中,過程指針可模拟虛函數表(vtable),通過指針數組管理不同類的方法地址,實現運行時多态性。
安全風險與約束
錯誤使用可能導緻空指針調用(程式崩潰)或類型不匹配(未定義行為)。現代語言如Rust通過 fn
指針類型和生命周期檢查來規避風險。
術語對照:
- 中文:過程指針(函數指針)
- 英文:Procedure Pointer / Function Pointer
定義參考自《C程式設計語言》(K&R)第5章「指針與數組」及ISO/IEC 9899:2018标準文檔
此概念對理解操作系統API回調、插件架構等底層機制具有關鍵意義,其實現依賴于硬件層面的指令跳轉(如x86的CALL
指令)。
“過程指針”是編程中的一個概念,主要用于指向函數或子程式(即“過程”)的内存地址,使得程式可以通過指針動态調用這些代碼塊。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過程指針類型(假設過程無返回值)
typedef void (*ProcPtr)(int);
// 具體過程
void my_proc(int x) {
printf("Value: %d
", x);
}
int main() {
ProcPtr ptr = &my_proc;// 指針賦值
ptr(10); // 通過指針調用過程
return 0;
}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言的實現細節(如C++的std::function
或C#的委托),可以提供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