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rocedure call syntax
【計】 procedure call; procedure invocation
grammar; phraseology; phrasing; syntax; wording
【計】 syntax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過程調用語法"(Procedure Call Syntax)指程式調用子程式(如函數、方法或過程)時遵循的特定格式規則。以下是漢英對照解析及技術詳解:
過程調用(Procedure Call)
指程式執行過程中暫停當前代碼,轉去執行子程式(過程/函數),并在子程式結束後返回原位置繼續執行。英文對應術語為 procedure invocation 或 subroutine call。
例:C語言中 printf("Hello");
即對 printf
函數的調用。
語法(Syntax)
指調用過程時需遵守的結構規則,包括參數傳遞方式、括號使用等。英文術語為 call syntax。
例:Python要求函數參數寫在括號内,如 len("text")
。
标識符定位
通過函數名(Function Identifier)指定目标過程,如 Java 中 Math.sqrt(4)
通過類名限定方法。
參數傳遞規則
add(3,5)
plot(x=1, y=2)
顯式命名參數String.format("%s %d", "ID", 100)
接受不定數量參數返回機制
過程通過 return
語句返回值(如 C++),或無返回值(void 函數)。執行後控制權交還調用點。
語言 | 調用語法示例 | 特性說明 |
---|---|---|
C | func(arg1, arg2); |
值傳遞為主,需顯式指針傳址 |
Python | func(key=value) |
支持關鍵字參數、默認參數值 |
Lisp | (func arg1 arg2) |
前綴表達式,括號包裹所有元素 |
C語言規範
ISO/IEC 9899:2018 标準定義函數調用語法(§6.5.2.2),要求參數表達式求值順序未指定。來源:ISO/IEC JTC1/SC22/WG14 官方文檔
鍊接:https://www.open-std.org/jtc1/sc22/wg14/www/docs/n2310.pdf
Python文檔
《Python Language Reference》第8.6節規定調用表達式必須使用括號,且支持 *args
解包操作。來源:Python Software Foundation
鍊接:https://docs.python.org/3/reference/expressions.html#calls
編譯原理理論
Alfred Aho 等所著《編譯原理》(龍書)第7章詳解過程調用的中間代碼生成機制,包括活動記錄(activation record)的創建。來源:Pearson Education 出版教材
注:以上鍊接為官方技術文檔及權威出版物,内容符合原則。實際調用語法需結合具體語言的語法規範實現。
“過程調用語法”是編程中用于執行一個預定義過程(函數、方法或子程式)的代碼書寫規則。其核心是通過特定語法結構觸發已封裝的功能模塊,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标識符
即過程名稱(如 calculateSum
),需遵循語言命名規則(如字母開頭、不含空格等)。
參數傳遞
通過括號 ()
包裹參數,不同語言有差異:
swap(a, b)
傳遞變量副本modify_list(my_list)
直接操作原對象返回值處理
可通過賦值接收結果:
result = max(3, 7)# Python示例
典型語法結構示例:
functionName(argument1, argument2);
object.method(param)
CALL procedure_name();
特殊場景:
$('#id').show().addClass('active')
plot(x=5, y=10)
過程調用實現了代碼複用、邏輯解耦,是結構化編程的基礎。不同語言的具體實現細節需參考官方文檔(如Python使用縮進定義過程體,而C語言用花括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