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embranae tensa; membranae vibrans
鼓膜緊張部(pars tensa)是鼓膜的主體結構部分,位于外耳道與中耳腔之間。該區域由三層組織構成:外層複層鱗狀上皮、中層放射狀及環狀纖維結締組織、内層黏膜層。其英文術語"pars tensa"源自拉丁語,意為"緊張部分",指代該區域纖維層緻密排列形成的張力結構。
從解剖學角度,鼓膜緊張部占鼓膜總面積約90%,呈半透明珍珠色,通過錘骨柄與聽骨鍊相連。其纖維層包含放射狀纖維(從錘骨柄向邊緣輻射)和環狀纖維(沿鼓膜周邊同心圓排列),這種特殊結構使其具備高效傳導聲波振動的生物力學特性。
臨床醫學中,鼓膜緊張部的完整性評估是耳科檢查的重要指标。該區域穿孔會導緻傳導性聽力損失,常見于中耳感染或氣壓傷。耳内鏡下可見其表面标志包括光錐(反射光斑)和錘骨柄走向,這些解剖标志對病變定位具有診斷價值。
參考資料:
鼓膜緊張部是鼓膜的主要功能區域,其結構和功能特點如下:
鼓膜緊張部占鼓膜總面積的3/4至4/5,位于鼓膜下方。它附着于颞骨鼓部的鼓溝内,呈灰白色半透明狀,表面有光錐(三角形反光區)。與外耳道底形成約45°-50°傾斜角。
分層構造:
形态特征:
中央凹陷呈漏鬥狀,凹陷尖端稱鼓膜臍部,錘骨柄嵌入纖維層中部。
緊張部穿孔(占鼓膜穿孔90%以上)會導緻聽力下降、中耳感染風險增高,常見于外傷或中耳炎。需通過耳鏡觀察穿孔位置和大小,及時治療以避免并發症。
說明:緊張部與松弛部共同構成鼓膜,但緊張部因纖維層存在而更具機械強度,是聽覺傳導的核心結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