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後隱窩英文解釋翻譯、鼓膜後隱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recessus membranae tympani aboralis
recessus membranae tympani posterior
分詞翻譯:
鼓膜的英語翻譯:
drumhead; eardrum; timbal; tympanic membrane
【醫】 diaphragma auris; drum head; drum membranes; drumhead
membranae tympani; Mt. M.T; myringa; myringo-; myrinx; tegmentum auris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隱窩的英語翻譯:
recess
【醫】 crypt; crypt-; crypta; crypto-; krypto-; recess; recessus
專業解析
鼓膜後隱窩(Posterior Recess of Tympanic Membrane)是中耳解剖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鼓膜後上部與鼓室後壁之間的潛在腔隙。該區域在臨床解剖學中又稱為"鼓室後隱窩"(Posterior Tympanic Recess),其邊界由砧骨短突、鼓索神經和鼓室後壁共同構成,深度約2-3毫米。
根據《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的描述,此隱窩在耳顯微手術中具有特殊意義,因其位置隱蔽易殘留炎性組織或膽脂瘤。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AAO-HNS)臨床指南指出,約15%的中耳炎病例可能累及此區域,需借助耳内鏡進行精準評估。
從胚胎發育角度,該結構形成于妊娠第12周,源自第二鰓弓的分化。其黏膜層含有纖毛細胞和杯狀細胞,參與中耳通氣及黏液清除功能。在聽力學檢查中,隱窩積液可能導緻250-500 Hz頻率範圍的傳導性聽力下降,特征性表現為鼓室導抗圖B型曲線。
網絡擴展解釋
鼓膜後隱窩(也稱為Prussak間隙或鼓膜上囊)是中耳内一個重要的解剖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1.位置與邊界
鼓膜後隱窩位于鼓膜松弛部與錘骨頸之間的間隙,其邊界包括:
- 外側:鼓膜松弛部(鼓膜的非緊張區域);
- 内側:錘骨頸(中耳聽小骨之一);
- 底部:由錘骨短突與鼓膜纖維軟骨環的環狀纖維構成;
- 頂部:錘骨外側皺襞(黏膜皺襞形成的分隔結構)。
2.臨床意義
該隱窩是膽脂瘤和感染擴散的重要路徑之一。例如:
- 膽脂瘤可能從Prussak間隙向砧上間隙、砧内側間隙,最終蔓延至上鼓室前部或鼓窦;
- 其解剖分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變的擴散方向。
3.發現與命名
由Prussak于1867年首次描述,因此也被稱為“蒲氏間隙”。它在中耳的分區中屬于上鼓室的一部分,與鼓膜前隱窩共同構成鼓膜周圍的潛在間隙。
鼓膜後隱窩是中耳疾病(如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診斷和治療的關鍵解剖标志,理解其結構有助于臨床醫生預判病變範圍及手術路徑設計。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