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ulcus annuli tympanici
【醫】 annulus membranae tympani; annulus tympanicus; tympanic ring
channel; chimb; ditch; fossa; furrow; gouge; groove
【醫】 channel; furrow; groove; gutter; sulci; sulcus; trough
鼓環溝(gǔ huán gōu)是解剖學中描述耳部結構的專業術語,其名稱由三個漢字構成:"鼓"指鼓膜(tympanic membrane),"環"指環狀軟骨(annular ring),"溝"則表示凹陷或通道。該結構特指鼓膜邊緣與颞骨鼓部之間的環形凹陷,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承擔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根據《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的描述,鼓環溝是外耳道骨性部分與鼓膜連接的過渡區域,其環狀凹陷結構為鼓膜提供固定支撐(來源:Elsevier Health Sciences)。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将其規範定義為"鼓膜附着緣與颞骨鼓部之間的環狀溝",這一結構在耳科手術中具有重要定位意義(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從語言演變角度看,《牛津醫學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f Medical Terms)将"鼓環溝"對應為"tympanic sulcus",其中"sulcus"源自拉丁語"溝渠"之意,準确反映了該結構的形态特征(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這一術語在1878年德國解剖學家Wilhelm His的胚胎學研究中首次被系統描述,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标準解剖學術語。
"鼓環溝"是一個解剖學術語,主要涉及耳部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拆分
整體含義
"鼓環溝"(sulcus annuli tympanici)特指鼓膜周圍環狀結構上的溝槽,屬于颞骨解剖的一部分,可能與鼓膜固定或聲音傳導相關。
臨床應用
該結構在耳科手術(如鼓膜修複術)中具有定位意義,其完整性可能影響鼓膜的振動功能。
補充說明
此術語較少出現在日常用語中,主要見于醫學文獻和解剖學教材。如需更詳細的解剖定位或功能描述,建議查閱《格氏解剖學》等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