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fall into abeyance
"被擱置"在漢英對照語境中具有雙重語義維度。作為被動語态動詞結構,其核心釋義對應英文短語"be shelved"(牛津漢英詞典,2023版),指計劃、提案或項目因客觀條件限制而暫時中止,例如:"Th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was shelved due to budget constraints"(劍橋雙語例句庫,2024)。從語法功能分析,該短語需搭配具體受事對象,常見于行政文書及商務文件語境。
語義擴展層面,"postponed indefinitely"(韋氏詞典線上版)可作為補充釋義,強調決策的無限期延遲特性,如國際條約談判中的技術性擱置。在語用學範疇,該表達相較于"取消"蘊含潛在重啟可能性,常見于政府工作報告及企業年度規劃文件。
權威語料庫數據顯示(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該詞近年使用頻率在政務文本中增長37%,多用于描述環保政策、立法議程等需多方協調的複雜事務。柯林斯高級詞典(2024修訂版)特别标注其常用于正式公文場景,與"tabled"形成英美用法差異。
“被擱置”指某事物被暫時或長期停止處理,放置一旁不再推進。該詞在不同場景中的具體含義如下:
暫時性中斷
因優先級調整或突發問題,将事務暫停處理,如工作中因緊急任務擱置次要項目。例如:“施工因資金問題被擱置,待後續解決”。
長期閑置
指無限期推遲或不再考慮,常見于政策、計劃等場景。如《大明曆》因争議被擱置多年()。
巴金《家》中“擱置許久的日記本”體現物品被長期閑置(),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則展示事務被官方忽視的語境。
提示: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暫時中斷”還是“無限期停止”。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